百摩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周易中的十二地支(天干地支怎么来的)

时间:2023-05-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生活百科

2天象观测与历法由于对月相的观测不需要工具最为方便,因此最早出现的历法是阴历。如果根据五行,可以将一年分成5季,进一步分成10个“月”,这个就是五行历。分别是叶蛰宫、天留宫、仓门宫、阴洛宫、上天宫、玄委宫、仓果宫、新洛宫,加上中间的招摇宫,被称为九宫。这个周期就是恒星月周期)。后来古人再进一步根据月球每晚的位置将4大组细分成28个小组,根据其意象进一步给予了28个名字。

传说黄帝的臣子大桡作甲子,容成作历

背景:

1 天干地支与五行相结合

这里面又涉及到了天干和地支。天干地支应该在黄帝时代之前就存在了,而且是以外来语形态存在的。黄帝的大臣大桡,在天文观测与历法的基础上将天干地支第一次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60个干支的组合,并对干支名称做了简化,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符号,是用来代表1-10的序数词;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符号,是用来代表1-12的序数词。这几个符号夏代就开始用了,到商代就已经比较规范使用了,如下图:

更早的时候,天干地支并不是用今天所见的“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符号来记录的,天干地支有着外来语一样的名称:

这种奇怪的名字,是早年天干地支符号的发音,是与天文观测有关的。

2 天象观测与历法

由于对月相的观测不需要工具最为方便,因此最早出现的历法是阴历。但尽管如此,阴历1年只有354天,时间长了每年固定月份的气候不固定,不利于作为农业生产的指导,因此与气候对应的历法就成了必须要探索的。

气候变化与太阳直接相关,对太阳观测就是必然选择。古人在白天用圭表测太阳的影子,以日影最短确定正午时刻,用漏壶计时,可以确定一天的时长。

只要观测手段足够精密(见下图,山西陶寺发掘并复原的尧都观象台),能够确定一年的长度为365.25天,这就是太阳历。进而将一年平均分,最自然的是分4份,于是有两分两至的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或者进一步根据八卦的提示分成8份,就有8个节气(“四时八节”)。如果根据五行,可以将一年分成5季,进一步分成10个“月”,这个就是五行历。

白天观日影,要受记录仪器精度以及观测位置的限制,所以古人又在夜晚则观测星象来作为补充。夜空中,北极星不动,其他的星每夜都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天道左旋”),然后就形成了北极星为天帝(“太一”、“紫薇”、“帝星”),群星为群臣的观念(天官、星官):

在每晚同一时刻观测,也能发现一年之中群星也是在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365.25天一个周期。这种以星体位置作为时间参考的历法叫恒星历。中国历史上有过以北斗七星位置来确定时间的“北斗历”(“太乙游宫”),以大火星位置来报时的“火历”(《诗经》云:“七月流火”,就是从火历而来),以东方6个星宿来报时的“六龙历”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的来源,也是《周易》乾卦的主要内容)。实际使用中往往将日影与星象结合起来,白天观日夜晚观星,互相校正,来确定时间。例如《尚书》所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又如水族流传至今的七元宿天象历,就是将日月等七星结合起来的历法。

利用星象来确定历法,在观测手段尚不精密的时候,很难得到精准的历法,因此早期先民只是将一年粗分,例如成8份,用北斗斗柄的指向确定八个季节/月份。彝族先民除了留下洛书、河图、太极图之外,还有一个汉族不常见的“遮佐图”,据研究就是北斗纪年图。图中先把一周分四份,继而在四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成8份,与八卦纪年正好相应:

在中原文化里,依据北斗指向,对应的将天上分成8个区,每个区称为一个“宫”。分别是叶蛰宫、天留宫、仓门宫、阴洛宫、上天宫、玄委宫、仓果宫、新洛宫,加上中间的招摇宫,被称为九宫。通常九宫与后天八卦结合,称为“八卦九宫”。古人将北斗理解成天帝的坐的车,每晚、每年天帝太乙都要乘车巡游各宫,称为“太乙游宫”,如下:

而在每夜的观测中,会发现有6颗星的位置,每晚都不同。第一个是月亮,其月相大约每29.5天一个周期,所以可以30天定为1个月,这样每年就有360天(每354天循环12个周期,剩下的9天积攒起来,攒够1个月,那就放一个闰月,基本上每19年有7个闰月),这就是“阴历”(阴历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阳历,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因为月相不需要工具就可以被观察到的。)。下图是夏代的青铜钺,上面有两层刻度,内层6个,外层12个,可能来自于对天文或者时间做记录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装饰。

如果进一步观察,每晚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大约28天一循环,一年大概有13个循环(《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就是说太阳每天动1度,而月亮每天在天上转13.3度。这个周期就是恒星月周期)。而且这个周期与月相周期也不一致,月相约是29.5天一循环,1年大概12个循环。这种差异引起了古人极大的兴趣,因此对天象的精确观测非常必要。

为此,古人将天空看做一个球(“天球”,如上图),把星星画在天球上,依据星星的位置,在天球上划分成了很多个区域(“三垣”),将天球一周定为360度,每天晚上对着这些区域观测。古人发现月球在每晚同一时刻与其他星星的相对位置不同,于是为了标记月球的位置,古人将月球每晚行进路线上的星星分成了东西南北4个大组,在天球上标记,也称之为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猛虎,南方凤凰,北方麒麟(后来这四象与五行结合而固定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种划分至少在65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参见下图河南西水坡伏羲部落首领墓葬结构。

后来古人再进一步根据月球每晚的位置将4大组细分成28个小组,根据其意象进一步给予了28个名字。一个月中,月球每晚同一时刻经过其中1组,就像每晚换一个宿舍一样,所谓“日宿一宿”。因此这28组星象,就被称为28星宿(最早能见到的的28宿,在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如第二张图)。

3 天象观测与天干地支

古人发现每天固定时刻观察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一年内这个位置也是环绕一周的(上图中的“黄道”)。由于每月初一夜半,月亮与太阳相会(月亮不可见,在地下与太阳“相会”),古人将每月初一夜半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称为“日月之会”,又叫“辰”。进而古人将黄道定义成365.25度,分成12段,每段约30度,取名叫12“辰”,按太阳每日东升西落的顺时针方向分布,依次读作:“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12辰刚好可以用来标记北斗每月初一所指的12个方向,标记出12个月(《史记》:“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为了观测方便,这12辰不随天球转动而转动,始终以大地正北方为“子”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历法里正月不一定是子月,因为正月是表示一年的开始,是人为选定的,而12辰是固定的天空方位,所以古人即使将寅月作为正月,也不会把寅月改称为子月(《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 。夏历、今天的农历都以寅月当做正月,因为当北斗指向寅位时正好是春季的开始)。下图二为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式盘”,是半夜子时天球的俯视图,并且将北斗、12辰、12月、28宿结合,外层12辰不动,内层的北斗顺时针转动,并且还体现了太乙游年和太乙游日的区别:

不过在当时也会用10月历,那么每月初一夜半太阳就会在黄道上经过10个区域,每个区域约36度,依次读作:“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两套记录序数的体系,最开始是和10月/12月历法以及天象观测相对应的。

12辰的读法长短不一,都是多音节词,没有规律,而且大多也没有字义,与汉语的规律非常不一致,似乎都是来自于字母文字的外来词(这种12分区的天空划分方式,似乎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可能与巴比伦有渊源)。而10月历是本土的太阳历,其分区词组相对比较规则,可能是受12辰的启发,土生土长出来的。因此古人用“天 干”给10月历分区命名,外来的12辰用“地 支”命名。将天干和地支以及二十八星宿放在一张图上就如下:

4 五大行星与天干地支

经过长年观测,古人发现除了月亮,还有5个星星的位置,相对于北极星,每天也在变化。这在古代将群星当做天帝大臣的情况下,是非常大事,就意味着天帝还有5个乱臣贼子不按规矩办事。今天知道,这5个星星,就是肉眼可见的5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种用五行命名的方法,是在汉朝时定下来的。之前古人提到的火星,是指“大火星”),古人分别称之为辰星(水星运动轨迹始终不超过太阳周围的30度,也就是“1辰”,因此叫辰星)、太白(只有早晚可见,每次看见它都比较白)、荧惑(火星公转一周约686天,与地球汇合每次要780天,火星大部分时候是东升西落,但有时候也会逆行,没有什么规律,因此古人对火星的运动非常迷惑)、岁星(每年动1辰,因此1年也叫1岁,12年一个周期)、镇星(土星大约每年镇守28星宿中的1宿)。

这5星里,最有规律,也最容易被观测到的是木星,木星与北极星的相对位置,12年循环一次。由于这种12年周期的规律性,所以古人也用木星来纪年(岁星纪年)。同时古人给木星运动所在的路线(“木道”)划分了12个区域,称为12“次”,依次读作:“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古人还发现,木星运动的12个“次”,刚好也落在黄道的12个“辰”里(木星轨道和地球轨道共面,所以也在黄道线上),因此12次和12辰有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过由于木星的路线在天球上是自西向东运动的,所以12次的排列与12辰顺序相反,如图:

但是由于地球自转,天球上的星星每晚都是按东升西落的方向运动的,所以这种记录方式非常不便,于是古人就假想了一个叫“太岁”的星,按东升西落方向运动,这样就可以和12辰对应上了(《周礼》郑注:“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古人用太岁所在12辰的区域纪年,就称为“岁阴纪年”。其对应关系如下:

同理,如果按着太岁经过的10天干区域来纪年,就称为“岁阳纪年”。这种岁阳纪年与岁阴纪年结合使用,与五运六气历法中将10月历与12月历结合使用的尝试一样,都是试图将不同参照系统的历法相结合的尝试。

但随着观察记录的积累,古人发现1年分12个月这种不那么直接的划分方式,要比1年分8个月/10个月等划分方式更加方便。因为每个月月相循环1次,每年月相大致循环12次,通过观测月相来确定月份最方便,因此12进制成为记录月份的主流方法(对比第一图天干纪月与第二图地支纪月)。

而对于方位的记录,天干比地支更加方便:

到了黄帝时期,把天干地支利用五行结合在一起,放在一张图上表达方位以及时间:

最终演化成产生了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60甲子干支历。这与传说黄帝时期一位大臣做历法,一位大臣做甲子,对应上了:

    推荐阅读
  • 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你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完美关系》的播出时间:2020年2月18日,首播平台: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若是VIP会员24点更新,非会员次日24点观看,2018年7月拍摄,由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制作,制作周期12个月,该剧由安建导演,主演:黄轩,佟丽娅,陈数。

  • 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呢)

    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 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减肥瘦身(晨跑和夜跑哪个减肥更快)

    但是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还是要有所限制。

  • 施瓦辛格成功绝非偶然(从穷小子到国际巨星)

    在加入美国国籍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比赛,而在本场比赛上,施瓦辛格凭借着接近完美的男性身材而获得了比赛冠军,也因此得到了健美先生的称号。施瓦辛格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总统。施瓦辛格弃影从政,成功当选州长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和影坛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他闻名世界,他所积攒下的财富也使得他跻身亿万富翁。另外施瓦辛格还提出了使用清洁能源等政策,为此他还放弃

  • 汉服简介(汉服的介绍)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山楂的保存方法(山楂的保存方法简述)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山楂的保存方法对于已经切开的山楂,想要保存可以放进盐水中,也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水分尽快蒸发掉。完整的山楂保存可以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冷藏。在容器底部放一层细沙将山楂装入,再放一层细沙密封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入保鲜膜中,把里面空气放干净,密封袋口保存。

  • 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撇脚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比如马要向前跳!那马前面也就是马头上如果有棋子就是挡马脚!无论马往哪边跳!马前面有一颗棋子挡着,比如想向前跳,紧挨着马的正前方有一颗棋子,都叫撇脚马,同理,你想向左跳,紧挨着马的左方有一颗棋子也叫撇脚马。

  • 赘婿楼舒婉为什么要杀死家人 赘婿楼舒婉报仇了吗

    在对方强占檀儿时,被宁毅给撞见了,一向有仇必报的他,自然要将楼家给灭掉。之前宣威营的小头目绑走了苏檀儿,最终卖给了楼书恒。之后楼舒婉制作了防水衣送给了刘西瓜,刘西瓜又给了宁毅。之后宁毅发现了防水衣的秘密,急冲冲的跑到了楼家的布店,刚好撞见楼书恒在欺负苏檀儿。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楼舒婉布下的局,就是为了弄死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之前遭遇的不公。

  • 自制瓷砖胶(瓷砖胶配方及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自制瓷砖胶先将冷水按比例加入到容器内,开启搅拌机再将胶粉徐徐撒入,高速搅拌10-15分钟即为胶水。批重钙、滑石粉,每1000公斤水加107胶粉13-14公斤、杀菌防腐剂3公斤,或加入甲醛2.5-3公斤,制成胶水。批硅酸盐灰白水泥:每1000公斤水直接加入107胶粉10-11公斤,制成胶水。

  • 研教学评一体化(备教学)

    只有经历这一大循环的教学,才能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使教与学和质量评价更有意义。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下的教学新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