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其中《道经》37章,《德经》44章,全文共81章。而第二种解释则是根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整句话的前后工整性来理解。而探索未知更是人类思想相互间不断碰撞,认知不断被洗礼的过程。探知真理的道路很艰辛,但人类终能抵达。
作者:大黎
上次看王祖贤版的《倩女幽魂》时,燕赤霞唱了一首《道》中的歌词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让我印象深刻,从此就对这句话有了兴趣。其实这句话非常出名,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只闻其名不知其意的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我本人,于是我就去查了点资料。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五千言第一章。《道德经》的本名叫做《老子》,是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老子原名李耳,春秋时人。
而《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其中《道经》37章,《德经》44章,全文共81章。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本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在后来的通行本中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道德经》全书仅用5000多字就概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养生、议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谓字字珠玑,论述精辟。而"道可道,非常道"句是其中最耳熟能详名句。
01"道可道,非常道"的两种解释关于这句话,我看到过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意思是"道"是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如果可以,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了。
这种解释是最普遍流传的解释,理解它的关键在于"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一个"道"为名词,理解为宇宙本源,引申为真理、根本;第二个"道"为动词,理解为"说、表达"的意思。
而第二种解释则是根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整句话的前后工整性来理解。
首先"名可名,非常名"的可以理解为:名称、称谓如果可以为其命名的话,就不是永恒的名、永恒的道了。在这句话中,第一个"名"为名词,意思是"名称、称谓";第二个"名"是第一个"名"的名词动用,意思是"命名"。
那么,古人为了讲究工整,"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也可以为第一个"道"的名词动用。而当"道"作名词解释为"道路"的时候,名词动用就应该为"走"。
所以这句话的另一种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照着做的话,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了。
对比前后两种不同的意思就可以知道,这两种解释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二个"道"如何理解。
02"道可道,非常道"的原形及意义据我所知,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在通行本里为"道可道,非常道",解释为"道"如果可以照说、照做,就不是寻常的"道"了。这里将"常"理解为"寻常"。
而在帛书本里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有人认为,帛书本更接近老子的原话,而后世将"恒"改为"常"是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照说、照做的话,就不是永恒的"道"了。这里将"恒"理解为永恒而不是寻常。
其实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不要执着于某个固定的规律和道理,如果什么事情都按照某个规律执行,就是着相了。就是说当你明白了一个规律时,应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非死记硬背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很多职业不允许人们遵循这一规律,难道就要因此辞职?现实情况往往是人迁就现实。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进行弥补,比如说规律饮食、定期锻炼。
又比如说,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些同学会早上5点就起床读书背功课,比其他人每天多学了两个小时,确实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另外一些同学知道后就跟风,然而这种时间安排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就因为不适应而适得其反。
我以前还听到过一件很奇葩的事。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学习最好的一个女同学和一个成绩中等的女同学很要好。有一次我和她们一起下晚自习,听她们说起她们晚上是怎么学习的:学习最好的女同学说晚上十点到十二点是长身体的最好时机,于是就利用这两个小时睡觉,十二点之后再起床做作业,而学习中等的同学也跟着照做。我当时听过之后尤为吃惊,因为对于我来说,在睡得最香甜的时候起床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闹钟可能都闹不醒我。所以,即使知道的她的学习方法,我也没有考虑过照做。
而成绩中等的那位同学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之后,也没见成绩有何起色,我就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虽然我的成绩也不咋样。
所以我想说的是,一种方式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
只知道固执死板地死搬硬套某种方式方法,你以为的捷径可能变成弯路,那不是"道"。
03"道"的构字分析及意义如果说卢梭是西方世界的哲学家,老子就是我东方世界的哲学伟人。而"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总纲,也是传统哲学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如果明白了"道"的含义,就能帮助理解"道"这一哲思。而要弄清楚这些内容,可以从"道"的字形结构入手,将之分解,再逐一理解,融会贯通。
"道"字的金文写法如下图:
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的两边是个"行"字,"行"的中间上部分是一个"首"字,"首"下面是一个"之"字。
"行"如下图,它是一个象形字,看起来像四面通行的大路。更深入想它可以代表人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挖掘的道路。
"首"如下图,也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的头部,上面代表头发,下面代表脸。而"首"则是代表着头脑、思想、认知。人类不管学习、积累、探索、发现都需要"首"发挥作用,所以,在得道的路上,人的思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探索未知更是人类思想相互间不断碰撞,认知不断被洗礼的过程。
"之"如下图,同样也是一个象形字,看起来像抓痕、足迹。它代表着人类通过实践得到真理所留下的痕迹,而这些痕迹还为后来的新的探索者做了铺垫,让人类探知真理的道路越来越顺畅,对真理的认知越来越深刻。
有一句话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探知真理的道路很艰辛,但人类终能抵达。
而"行"、"首"、"之"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意味着人类行走在一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留下不同了痕迹。这有种有迹可循的路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做的有形之事,代表着人类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的积累与发现。
所以,四通八达的道路代表着,追求真理的路有很多种,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局限自己,要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又需要头脑发挥作用,以此通往真理存在的地方。而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层次代表他的足迹能有多远,这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道路很多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道",所以从古至今既有奸险小人又有至圣先师。
"道"代表着一种思想上的高度,不同的人走到路不一样,思考的东西不一样,实践的内容不一样,坚持的时间不一样,达到的终点也就不一样。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不管是高官显达之流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是在遵循自己心中的"道"生活,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比谁特殊,因为智慧自在心中。
参考:
《道德经说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别解》
作者:大黎,坚持写优质的文章,不说无聊的废话。更多有趣的内容,欢迎关注我的账号:大黎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