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摩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蒙娜丽莎在当时为什么那么出名(接近蒙娜丽莎的N种方式)

时间:2023-06-0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生活百科

眼下,当很多知名博物馆因为疫情而关闭时,刷一刷那些高质量的文博影视作品,倒是会有意外的收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对艺术体验的需求和标准随之水涨船高。这部八集纪录片由来自意大利罗马的电视制作公司BALLANDIARTS推出,分别围绕八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作展开讲述。其中,将视觉图像提升到历史证据的地位,阐释艺术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关系。

蒙娜丽莎在当时为什么那么出名?作者:祖宇文博热的兴起,使得全世界的博物馆不仅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也成为屏幕上的热门IP眼下,当很多知名博物馆因为疫情而关闭时,刷一刷那些高质量的文博影视作品,倒是会有意外的收获,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蒙娜丽莎在当时为什么那么出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蒙娜丽莎在当时为什么那么出名

作者:祖宇

文博热的兴起,使得全世界的博物馆不仅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也成为屏幕上的热门IP。眼下,当很多知名博物馆因为疫情而关闭时,刷一刷那些高质量的文博影视作品,倒是会有意外的收获。

意大利纪录片《知名画作解析》(也译作《名作揭幕》)就是一部被业界认为非常值得一看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一共八集,分别围绕八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作展开讲述。其特别之处在于向以往那些以绘画、电影、电视、摄影、戏剧等为代表的“观看的艺术”发出挑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的艺术体验。

观看者的身份切换

在共享空间里获得私人订制的“在场”经验

想象一下,17世纪的罗马人在圣路易堂观看卡拉瓦乔的祭坛画《圣马修的召唤》,与21世纪的我们坐在自家书房里翻阅某本书刊上这幅作品的印刷插图,或是在公园里用iPad观看某部文化纪录片的高清视频中对这幅作品的解析,或是在咖啡厅一边与朋友交谈一边用手机App演示放大、截选观看这幅作品的高清扫描细节,会有怎样的不同体验?且不论后三者中还有艺术史学者们运用广渊的学识和精妙的语言营造出的生动情境,单是高清、流畅的动态画面和友好、便捷的程序界面就足以打动人心了,更别说它们还会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详细的旁白解说,以及充满趣味性的交互式导航一同出现。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对艺术体验的需求和标准随之水涨船高。艺术家及其作品已经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画廊、影院、剧场、学校、市集等空间中获取解放,行驶在由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移动通信交织而成的传播渠道之上,并从以阅读和观看为中介、以语言交流为中心、以公共事务为话题的“公共交往”中,拓展至属性界限更加模糊,也更能体现个性化、社交化、自主化及一站式多元体验的“共享空间”,而智能科技的加持也使其具备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技术环境的革新向以往那些“观看的艺术”(绘画、电影、电视、摄影、戏剧等)不断地发起挑战。一个明确的事实是:观看者早已不再被动地局限在“真实与虚假”、“自我与他人”,或是“个体与群体”的二元对立中选择其中一方作为艺术体验的目的。他们将被动“预设”的旁观者身份切换成主动去“预期”的当事人,以获得某种私人订制的“在场”经验,同时,这样的“在场”还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往昔、当下、未来的不同情境中自如地“登陆”和“注销”。于是,新一轮的奇观涌现了:IMAX和4DX技术在真正意义上让观影者最大程度地全息感知梦想成真的兴奋;增强现实技术为那些希望触摸文化古迹和马上抵达“远距离、大空间、多展品”的博物馆的人们带去福音;移动通信技术从1G时代一路升级进化至5G时代,摆出“万物可联”之势,以其显著的协同化、智能化、广域覆盖,以及高移动性、高速用户体验速率等功能特点,轻轻松松就能满足人们快捷捕获高清影像和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的心愿……

这一切,都在呼唤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艺术体验,这种体验的构建除了要从创作者与观看者两种立场出发外,还要观照艺术的传播媒介、方式、迭代对其意义所产生的影响,它们不仅重塑大众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也让同一件艺术作品在其之后的不同时代里得以再生。

讲述情境的可视化

揭开悬了几个世纪的艺术史事件的神秘面纱

类似《知名画作解析》这样的文化纪录片连同其周边开发的一系列艺术产品,就为我们炮制了如上所述的“复合体验”。这部八集纪录片由来自意大利罗马的电视制作公司BALLANDI ARTS推出,分别围绕八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作展开讲述。

八件画作分别是:藏于意大利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的提香的《神圣和世俗的爱》(创作于1514年左右)、藏于佛罗伦萨乌斐齐美术馆的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创作于1487年)、藏于罗马圣路易堂的卡拉瓦乔的《圣马修的召唤》(创作于1597-1598年)、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1519年)、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创作于1434年)、藏于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馆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蒙特费尔特罗祭坛画》(创作于1472-1474年)、藏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的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人间乐园》(创作于1490-1500年)以及同样藏于普拉多美术馆的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创作于1656年)。主创立足对作品本身的阐释,将其背后的事件与人物一并串联起来,构建出一幕幕可视的艺术史情境,讲述这些名作所在时代的历史故事。

该片的导演是来自西西里的皮耶罗·梅西纳,片中主持人是曾经获得过“艾美奖最佳女配角奖”的意大利女演员格列塔·斯卡奇,英文解说是莱斯利·拉佩纳。而该片在节目编排、商业推广、导演、摄影、照明指导、后期制作、配乐、画面剪辑、混音、声效编辑等方面的杰出合作,以及主持人与解说人的优秀“演绎”,也使其透露出鲜明而浓厚的“艾美”气息。甚至在片尾字幕部分的背景图,都与号称“艾美奖最佳剧集”的《广告狂人》的经典剧照有着惊人的神似。再一次地,格列塔在片中恰如其分地完成了“女配角” 的戏码,并配合作为主角的名画们完成它们在其所属时代里历史叙述者的使命,让观众通过这些名作无限接近往昔的记忆,以及那些充满着神圣奇迹和现实日常事件的一个个时刻。又或者,透过格列塔那睿智的谈吐和犀利的目光,在画作和现实之间悬了几个世纪的艺术史事件们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观看的注意力锁定

捕捉并欣赏到画作的每个局部

《知名画作解析》立足对作品本身的阐释,将其背后的事件与人物一并串联起来,构建出一幕幕可视的艺术史情境,讲述名作们所处时代的历史故事。其撰稿脚本的文献来源是意大利的马尔科·卡尔米纳蒂和斯特凡诺·祖菲合著的《艺术之谜》(24小时文化出版社,2012年),两位作者都拥有“中世纪和现代艺术研究”的学术背景,并兼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媒体从业经历,马尔科是一名供职于《24小时特刊》的职业记者,斯特凡诺是一位电视台的栏目编导。所以,在该纪录片撰稿的研究和写作上有着特殊的故事性魅力:除了将画面的表现内容与相关事件的现实情节相衔接外,还将艺术家的个人传记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相勾连,旁征博引多种经卷文书、档案资料,以及不同时期艺术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们的观点进行例证,从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介绍扩展至更为广袤的社会场域中:与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鉴定学、宗教、艺术赞助与收藏等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研究和写作方式中可以一窥欧洲艺术史研究的经典方法:即图像学研究与风格分析。其中,将视觉图像提升到历史证据的地位,阐释艺术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关系。

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曾明确提出:视觉图像是历史灵感的唯一源泉,历史意识是一种产生于图像的视像。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只有通过艺术这一媒介,一个时代最秘密的信仰和观念才能传递给后人,也只有这种传递方式最值得信赖。英国批评家和道德学家约翰·拉斯金在1884年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伟大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唯最后一部值得信赖。由此可见,艺术是开启往昔的一把钥匙,而这其中的图像,既然可以用来诊断往昔时代的精神、社会结构和宗教政治变化,当然也可以用以预测未来。无疑,本片的撰稿来源——马尔科·卡尔米纳蒂和斯特凡诺·祖菲的著作在向欧洲艺术史研究的经典方法致敬,以致在细读其笔下的那些不按照编年史顺序进行组织的名作案例时,会使人不禁联想到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不朽之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随着文本中的一切被转化为影像的画面,并配上与之交相辉映的欧洲古典音乐后,人们的体验从画面延伸到了现实中的园林、建筑、街景,以及光线和气氛……这种“体验”仿佛一座阶梯,拉近了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观看距离”,使我们循着迄今六个世纪之久的颜料气息追踪大师们的足迹,这是一场在文艺复兴精神的世界中驰骋的游历,一部可观、可居、可游的艺术史,还是一种立体而丰满的艺术体验。

事实上,在马尔科和斯特凡诺的原著中,讨论对象远不止上述八幅作品,可检索的就有十幅,并已在2014年以《一幅名画读懂一个大师》为题由中国的现代出版社整套发行。

除了上述电视纪录片和图书出版物之外,还有一系列围绕这批“名画”的同名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早在2012年就被24小时文化集团开发出来提供给iPhone和iPad的用户使用。应用程序辐射到了《艺术之谜》丛书中的九幅画作,也被誉为是向波提切利、卡拉瓦乔、达·芬奇、拉斐尔、博斯、皮耶罗、韦罗内塞、凡·艾克和委拉斯凯兹几位文艺复兴大师致敬的礼物。其中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一个直观而吸引人的界面,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交互式导航浏览作品,加深对艺术家传记、创作经历、历史背景的了解。还有一大创新是允许用户切换成观众的视频叙事模式:当场外解说的声音讲述到作品细节时,一系列的图像视觉效果(变焦、鱼眼等)则会藉由相应的交互手段让用户将注意力锁定在被描述细节的特定位置上。这也使得非专业的“使用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近距离欣赏到画作的每个局部,为爱好者们揭秘那些不太为常人所知的名作背后的故事。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是第一幅被开发成该系列应用程序的名画对象,程序售价4.99欧元,你在下载时可以看到下面的介绍:

“你如何‘理解’一幅画?

难道只能通过观看吗?

这一系列应用程序可以让每个人都充分欣赏到艺术史上的九幅不可思议的杰作。

这里不光有直观的界面,更吸引人的是,不管你是绘画新手还是艺术爱好者,都可以进入作品的导航界面探索其中的每一个局部。

如果你愿意,你只需简单地点击解说按钮就能聆听画作的语音介绍,并借助一系列的交互图标去锁定并放大观看相关细节。

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检索作者的个人传记和历史事件,以便更准确地跟踪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所有这些,都通过一种清澈而亲切的声音,一个简捷并及时的图标,和一张高清分辨率的图像,让你屏气凝神地重新体验艺术。”

(作者为艺术史博士、青年文艺评论家、策展人)

    推荐阅读
  • 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你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完美关系》的播出时间:2020年2月18日,首播平台: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若是VIP会员24点更新,非会员次日24点观看,2018年7月拍摄,由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制作,制作周期12个月,该剧由安建导演,主演:黄轩,佟丽娅,陈数。

  • 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呢)

    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 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减肥瘦身(晨跑和夜跑哪个减肥更快)

    但是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还是要有所限制。

  • 施瓦辛格成功绝非偶然(从穷小子到国际巨星)

    在加入美国国籍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比赛,而在本场比赛上,施瓦辛格凭借着接近完美的男性身材而获得了比赛冠军,也因此得到了健美先生的称号。施瓦辛格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总统。施瓦辛格弃影从政,成功当选州长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和影坛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他闻名世界,他所积攒下的财富也使得他跻身亿万富翁。另外施瓦辛格还提出了使用清洁能源等政策,为此他还放弃

  • 汉服简介(汉服的介绍)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山楂的保存方法(山楂的保存方法简述)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山楂的保存方法对于已经切开的山楂,想要保存可以放进盐水中,也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水分尽快蒸发掉。完整的山楂保存可以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冷藏。在容器底部放一层细沙将山楂装入,再放一层细沙密封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入保鲜膜中,把里面空气放干净,密封袋口保存。

  • 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撇脚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比如马要向前跳!那马前面也就是马头上如果有棋子就是挡马脚!无论马往哪边跳!马前面有一颗棋子挡着,比如想向前跳,紧挨着马的正前方有一颗棋子,都叫撇脚马,同理,你想向左跳,紧挨着马的左方有一颗棋子也叫撇脚马。

  • 赘婿楼舒婉为什么要杀死家人 赘婿楼舒婉报仇了吗

    在对方强占檀儿时,被宁毅给撞见了,一向有仇必报的他,自然要将楼家给灭掉。之前宣威营的小头目绑走了苏檀儿,最终卖给了楼书恒。之后楼舒婉制作了防水衣送给了刘西瓜,刘西瓜又给了宁毅。之后宁毅发现了防水衣的秘密,急冲冲的跑到了楼家的布店,刚好撞见楼书恒在欺负苏檀儿。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楼舒婉布下的局,就是为了弄死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之前遭遇的不公。

  • 自制瓷砖胶(瓷砖胶配方及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自制瓷砖胶先将冷水按比例加入到容器内,开启搅拌机再将胶粉徐徐撒入,高速搅拌10-15分钟即为胶水。批重钙、滑石粉,每1000公斤水加107胶粉13-14公斤、杀菌防腐剂3公斤,或加入甲醛2.5-3公斤,制成胶水。批硅酸盐灰白水泥:每1000公斤水直接加入107胶粉10-11公斤,制成胶水。

  • 研教学评一体化(备教学)

    只有经历这一大循环的教学,才能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使教与学和质量评价更有意义。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下的教学新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