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CA是指一个挥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VUCA时代从大的方面涉及到整个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从小的方面涉及到到一个企业组织,一个团队,乃至一个独立的个体。所有的人和物都会受到VUCA原则的影响。从制定规则约束和赋能个体在前面谈VUCA的时候已经谈到,组织或团队不应该是制定规则和约束去强制将不确定性变成为确定,而是应该是适应外在变化。这也是为啥谈VUCA时代,又要谈到团队文化,构建心智模式和学习型组织的原因。
最近公司组织做DevOps课程培训老师再谈精益思想和敏捷方法论的时候谈到VUCA时代,实际上这个词我是在去年参加华南CIO大会的时候听乔新亮总讲团队领导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概念,当时也没有做更多扩展的思考。
所以今天我想谈在个体或组织如何面对VUCA时代的高度不确定性方面的话题。
VUCA时代指的是变幻莫测的时代。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
VUCA是指一个挥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易变性”是指事情变化非常快并且高度不稳定,“不确定性”是说我们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儿,“复杂性”意味着每件事会影响到另外一些事情,“模糊性”表示关系不明确。
看似复杂,无序,混乱和失控的群体,其本质是一种高度自治下,多种反馈和调节机制下的自我控制体。这种自我控制完全是一种动态的方式,催生自我进化。宇宙,生态圈,生物圈,生命物种,群落,机器都在相互影响的既封闭又开放的一个环境里面进化。
静止是相当的,而运动是绝对的。
类似我在谈到系统思维的时候经常谈到的,对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来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静止状态下的平衡,系统内各个组件相互作用和影响,不断的再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同时这种平衡本身又不断在打破,并重新去寻找新的平衡。
VUCA时代从大的方面涉及到整个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从小的方面涉及到到一个企业组织,一个团队,乃至一个独立的个体。所有的人和物都会受到VUCA原则的影响。
就VUCA核心观点来讲这种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始终存在,不会消亡,组织或个人也不应该是制定规则去消除这种不确定性,而是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敏捷的调整自我去适应这种不确定性。这个实际和敏捷方法论里面经常谈到的适应变化和拥抱变化是一个道理。
那么对于个体或组织应该如何去应对VUCA时代,在这里我准备谈三个关键点。
锻炼核心思维能力和思维架构体系经常看我文章的都清楚,我在最近几年写了大量的关于思维框架和逻辑,学习方法,问题分析解决等和思维相关的文章。
我始终认为认为工作多年后个体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上面。
而这个思维能力本身又包括了事物认知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的关键能力,这个能力又依托你长期的学习实践复盘的持续改进闭环流程进行落地。
学习是思维的基础,实践是思维的应用,复盘是思维能力的升华。
例如面对VUCA里面谈到的复杂性,你必须要具备通过分解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子问题,同时最终通过集成将子方法最终融合为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个随时都在考验你的归纳演绎,分类抽象,结构化思维,模式匹配,分解集成等各个方面的逻辑思考能力。这个能力绝对不是你简单看基本思维的书籍就能够掌握,而是需要你自己大量的学习实践,通过实践和复盘去不断领悟这些逻辑方法。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思维意识的转变往往比你单独学习和掌握一个技术知识点更加重要。对于如何去构建完整的思维能力体系,建议参考我前面已经发过的相关图文类文章进行参考。在此不再展开。
提升自我的敏捷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前面已经谈到了,不要强制将不确定转变为确定,而应该思考如何调整自我更好地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比如在敏捷方法论里面经常谈到的短周期迭代思路就是很好的适应不确定性的关键方法。
原来经常将要有整体规划,规划尽量详尽。
但是现在更多应该讲规划没办法详尽,本身就是一个渐进明细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只要目标明确不要轻易变化,那么具体的执行通过迭代思路走一步,看一步往往才是最好的方法。
要提升敏捷适应性可以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成本方面-提升自我弹性和可伸缩性
在成本方面的考虑一定要提升自我的弹性和可伸缩性。
对于一个人来讲当你很富裕的时候可以天天山珍海味,到处度假旅游。但是到了经济拮据的时候往往就很难适应,这也是有奢入俭难的原因。而个体需要做的就是天天山珍海味可以,那么天天清粥一碗也能够度日。
正如道德经里面谈到的抱朴守拙,少私寡欲的道理。
一个组织同样,组织必须具备高度的弹性和可伸缩的能力,在业务好的时候既能够快速地弹性扩张,同时又具备快速的收缩过苦日子的能力。你过苦日子的能力的强弱,往往才决定你是否能够真正熬过某些经济寒冬的影响。
真正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危机来临的时候,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正如任正非经常谈到的,华为离公司倒闭只有8个月是一个道理。
第二:效率方面-灵活快速地适应外在变化
如何灵活快速地确定外在的变化?
当我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得谈到SOA架构里面常谈的可复用的思想。
拿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来举例。
我们看到的文章,书籍,诗歌千变万化,但是经常用到的就是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只有我具备了这些独立的一个个汉字的雕刻板,我就可以快速地去排版来完成一篇文章的印刷工作。
这些独立的汉字具备了高度可复用的特性。
那么复盘我们每个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外在事物,问题千变万化,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你需要日常积累的应该是底层可以复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这个能力就是个人的元知识或元能力。
当你在日常工作学习实践中持续不断地积累了这些细粒度的可复用的元知识经验点后,你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快速的对已有知识点进行组合或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应对问题。
当然形成了可复用知识点还不够。
你还需要具备复杂问题的分解能力,问题和知识点的模式匹配能力,在这里不再展开。
从制定规则约束和赋能个体在前面谈VUCA的时候已经谈到,组织或团队不应该是制定规则和约束去强制将不确定性变成为确定,而是应该是适应外在变化。
也就是你原来简单的胡萝卜 大棒的团队管理制度可能根本行不通。
原因就是适应变化最终落到组织中的每个人,每个人都必须要真正能够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自主自发,这才是适应变化的基础,而不少被动的接受。
这也是为啥谈VUCA时代,又要谈到团队文化,构建心智模式和学习型组织的原因。
组织和团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构建一种学习型组织,如何给组织中的每个人赋能,让他们能够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自我调整,形成个体的持续改进闭环,同时形成团队共同的学习文化形成自适应团队。
正如道德经里面谈到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你要给他机会,还得配资源,然后授权让他去做。这叫赋能。我们以前是给个岗位,你证明自己胜任,再给你机会,我也不授权,你得在我的指令下去做。这叫管控,顺序是反的。强个体没有耐心陪你,他要的是“你得授权给我,这件事我打算怎么做,你让我做就行了,不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做。”-陈春花
组织要做的不是去制定各自的规则制度,条条框框,各自约束,这样反而是约束了整个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
组织对个体赋能,就是要激发个体本身的自主自发,自我驱动;激发个体的创造力;激发开诚布公,开放协同的团队文化;逐渐让团队完成一个自适应的转变,完成自我持续优化,形成正向可持续性的通道。
无为而治,不是不需要管理和治理,而是不要瞎折腾,搞形式主义。组织应该多考虑共性支撑能力建设并做好服务,创造团队自我进化的条件,这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