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摩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西北大学秋景(盛夏已至未来已来)

时间:2023-06-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成功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考古学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新增建设学科。在2022年5月ESI排行榜中,学校地球科学、化学等10个学科稳居全球前1%。在软科2022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西北大学84个专业上榜,上榜专业占比达95.5%,其中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位居全国第2,获评A,23个专业获评A类专业。

盛夏至,炙热的阳光照亮如诗如画的记忆,把热烈而又明媚的青春模样,充实而自由的美好年华,镌刻在校园的怀抱里。

未来至,从五湖四海而来的学子,在枝桠间流淌的蝉鸣中起航,带着对未来鲲鹏万里、鹰隼试翼,相约顶峰再见的殷殷期许,奔向天南地北。

盛夏至,已经走过120个夏的西北大学静静伫立在十三朝古都,目送学子从这里向未来出发,又等待着学子相聚于此,续写永不完结的至未来篇章——

夏日至,致远方,愿此去前程似锦

夏天的风,裹挟着祝福,温柔地将离别的信息送往大学校园。时光流转,走过120载岁月的西北大学,扎根三秦大地,汇聚名师大家,以开放的胸襟和奋进的姿态,作育英才,以学报国。在无数个盛夏,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从西大出发,去往更宽广的领域探索、创造,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青春之花。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世纪的那些夏天——

怀抱着“我为祖国找石油”热忱与理想的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学生,从有“中华石油英才之母”之称的西北大学奔赴祖国各地,在石油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20世纪80年代,全国15个石油勘探局中,一度有13个局的局长或总地质师出于西北大学。

活跃于不同领域,牛汉、雷抒雁、迟子建等怀揣文学理想的作家,在文学世界中用或朴素、或华丽的词藻描绘出西北大学“作家摇篮”的美誉;在经济理论发展的道路上,张曙光、刘世锦、魏杰等一批专家学者从西北大学出发,用前沿经济理论筑起“经济学家摇篮”的丰碑。

120年办学历程中,包括29位两院院士、4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7位国际科研机构院士等在内的诸多杰出校友从西北大学“复兴大道”出发,汇入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传承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和“为科研事业艰苦奋斗”的西大力量,在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挥洒汗水,贡献才能。

跨越120个夏天,在一代又一代西大人的努力下,如今的西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正书写着全新的故事篇章。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成功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考古学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新增建设学科。

在软科2021中国最好学科中,学校27个学科上榜。

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0个学科上榜。

在2022年5月ESI排行榜中,学校地球科学、化学等10个学科稳居全球前1%

西北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5月ESI排行榜:西北大学上榜学科情况

以学科为支撑,西北大学专业建设也成果显著。

学校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关专业占学校可申报专业总数近70%。

在软科2022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西北大学84个专业上榜,上榜专业占比达95.5%,其中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位居全国第2,获评A 23个专业获评A类专业

西北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时间流逝,2022年的盛夏如约而至——

浸润在西北大学优良的育人环境之中,诞生于不同的时代、成长于不同的背景,却有着相同的志向和抱负的西大人在这条“复兴大道”上相聚,历史与现实自然地交汇在一起,延续着百廿西大、育人沃土的辉煌篇章。

在西北大学璨若星河的人才星球中:

他是主持、参与六项科研项目,斩获十余项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保送清华大学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晨宇

她是44门课满绩,连续三年专业、综合成绩排名双第一,保研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小雨

她是参与十四运一线报道,发表十余篇文章,即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深造的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周敏华

她是在SSCI期刊Land上累计发表四篇学术文章,直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城市与环境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泽慧……

“TA”是在西北大学渡过数载求学时光,触摸梦想的每一位西大学子,也会是即将步入西北大学,续写全新奋斗故事的未来的“你”。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为赵晨宇、王小雨、周敏华、陈泽慧

从五湖四海相聚西北大学,他们写下关于“未来星空”的无限畅想,换来了浩瀚无垠的广阔天地。从西北大学走向世界各地,2022届毕业生将带着镌刻有“你的名字”的专属蓝田玉印章,拓下永久的西大印记,然后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向前的浪花,前往各自的远方。

盛夏至,拨穗正冠,礼成毕业,离别的故事如期上演,只愿西大学子此去前程似锦,再遇初心如故。

未来至,致青春,愿来时皆是坦途

在这个夏天,离别与相遇同时上演。蝉鸣声声,骄阳刺眼,挥手告别生活三年的高中母校,青年学子笑容满面,带着肆意张扬的性格和野蛮生长的韧劲,与来自祖国各地的学子相遇在西北大学,奔赴下一场山海,延续着美好而又炙热的青春,执笔书写着未来新篇。

不同的夏日,相同的兴奋与期待,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已经在西北大学悄然展开——

步入西北大学,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各类学科,为希望在不同领域中大展宏图的学子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完全学分制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和发展方向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让学子化身“自由的读书人”;面向全校开放专业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院系选修课程,则又为学有余力、希望在更宽广领域探索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多面发展的平台。

汇聚中科院院士、双聘院士等名师大家,西北大学一批优秀教师团队在窗明几净的智慧教室循循善诱,为学子讲授基础课程、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还有“侯外庐”“杨钟健”学术讲座、创新论坛、名家讲坛满足学子的求知欲。偶尔,诺奖得主也会惊喜现身西大作分享交流,让学子在聆听中感受治学之道,从优秀学者的身上汲取滋养、畅想未来。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教授做客西北大学“诺奖论坛”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卫·温兰教授做客西北大学“诺奖论坛”

此外,西北大学还鼓励教师将教学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和固化到教学过程中。

中亚考古队揭示出的乌兹别克斯坦人群自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的遗传结构与遗传连续性、张志飞教授带领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将苔藓动物门的地质历史前推至少5000万年的重大发现等诸多前沿科技成果,都有可能“现身”课堂之上,让西大学子能够近距离感受科研创新的神奇魅力。

聆听,是开始;实践,则是深化。这个盛夏,未来的科研新星已然就位,准备在西北大学的实验室中大展拳脚,触摸科技创新梦想。

截止2021年9月,学校共建有22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中心,覆盖全校18个院系的343个本科教学实验室,为本科学子提供了施展本领的平台和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

浸润在浓厚科研氛围之中,在教师的带领下,西大学子自由探索着科学的真理,将思考凝结在实验记录中,绘制出科研创新的梦想蓝图。近年来,西北大学本科学子屡屡发表优秀学术论文,展现出了后备科研力量的强劲实力。

2022年5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接连发表学术论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坐落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十强城市之一的西安,西北大学也充满了“国际范”。截止2022年4月,西北大学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子搭建了国际化培养平台。

有志于出国求学,又恰好满足条件的学生,还可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平台,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中外合作奖学金项目、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等渠道,申请国家公派赴国外知名大学机构或国际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或实习。

精彩的大学生活并非只有学习与科研,从六百年城墙守望者的太白校区,漫步到拥有樱花教室的长安校区,逛至风光无限的桃园校区,生活的烟火气在西北大学随处可见:

全国高校中可容纳观众数量最多、地上面积最大的万人体育馆中,在设施完善的“彩虹”综合训练馆中,在热血澎湃的田径运动会上,西大学子身姿矫健,意气风发,用汗水与笑容、用挑战和超越,交织出青春无限可能。

玉兰苑、紫荆苑等各大食堂中的极致美食盛宴,端午的绿豆糕,中秋的冰皮月饼等“惊喜投喂”,触动味蕾,让西大学子在美食中见人间烟火,品世间百味;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暖心、贴心的服务,让学子在求学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西北大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剪影

西大百廿校庆限定版绿豆糕

跨越120个盛夏,西北大学在告别与相遇中不断孕育英才,为一代代学子插上梦的翅膀,助他们鲲鹏万里,扶摇直上。

2022盛夏至,2022届学子告别西北大学,启程向未来,奔赴祖国各行各业建功立业,筑梦青春。“夏”一站,西北大学,2022级学子即将迈入西大,在追求卓越中创造人生价值,成就未来

玉兰花开之际,欢迎各位优秀学子乘坐梦想之舟,以长风破浪、势如破竹的姿态,在西北大学续写百年名校的青春故事!

欢迎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西北大学官网、西北大学官微、西北大学信息公开网、西北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官网、人民日报、人民资讯、软科、最佳大学

    推荐阅读
  • 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你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完美关系》的播出时间:2020年2月18日,首播平台: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若是VIP会员24点更新,非会员次日24点观看,2018年7月拍摄,由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制作,制作周期12个月,该剧由安建导演,主演:黄轩,佟丽娅,陈数。

  • 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呢)

    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 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减肥瘦身(晨跑和夜跑哪个减肥更快)

    但是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还是要有所限制。

  • 施瓦辛格成功绝非偶然(从穷小子到国际巨星)

    在加入美国国籍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比赛,而在本场比赛上,施瓦辛格凭借着接近完美的男性身材而获得了比赛冠军,也因此得到了健美先生的称号。施瓦辛格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总统。施瓦辛格弃影从政,成功当选州长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和影坛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他闻名世界,他所积攒下的财富也使得他跻身亿万富翁。另外施瓦辛格还提出了使用清洁能源等政策,为此他还放弃

  • 汉服简介(汉服的介绍)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山楂的保存方法(山楂的保存方法简述)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山楂的保存方法对于已经切开的山楂,想要保存可以放进盐水中,也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水分尽快蒸发掉。完整的山楂保存可以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冷藏。在容器底部放一层细沙将山楂装入,再放一层细沙密封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入保鲜膜中,把里面空气放干净,密封袋口保存。

  • 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撇脚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比如马要向前跳!那马前面也就是马头上如果有棋子就是挡马脚!无论马往哪边跳!马前面有一颗棋子挡着,比如想向前跳,紧挨着马的正前方有一颗棋子,都叫撇脚马,同理,你想向左跳,紧挨着马的左方有一颗棋子也叫撇脚马。

  • 赘婿楼舒婉为什么要杀死家人 赘婿楼舒婉报仇了吗

    在对方强占檀儿时,被宁毅给撞见了,一向有仇必报的他,自然要将楼家给灭掉。之前宣威营的小头目绑走了苏檀儿,最终卖给了楼书恒。之后楼舒婉制作了防水衣送给了刘西瓜,刘西瓜又给了宁毅。之后宁毅发现了防水衣的秘密,急冲冲的跑到了楼家的布店,刚好撞见楼书恒在欺负苏檀儿。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楼舒婉布下的局,就是为了弄死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之前遭遇的不公。

  • 自制瓷砖胶(瓷砖胶配方及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自制瓷砖胶先将冷水按比例加入到容器内,开启搅拌机再将胶粉徐徐撒入,高速搅拌10-15分钟即为胶水。批重钙、滑石粉,每1000公斤水加107胶粉13-14公斤、杀菌防腐剂3公斤,或加入甲醛2.5-3公斤,制成胶水。批硅酸盐灰白水泥:每1000公斤水直接加入107胶粉10-11公斤,制成胶水。

  • 研教学评一体化(备教学)

    只有经历这一大循环的教学,才能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使教与学和质量评价更有意义。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下的教学新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