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闲读《红楼梦》,其中贾母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或者是纳兰并非作者的又一个旁证。《红楼梦》是小说,不是自传,但是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下笔稍有不谨,就会招来杀人之祸。先分析了这个背景,再来看贾母说了一句什么闲话。这一句话里,贾母的见多识广、不卑不亢,都可以体现出来。纳兰容若的父亲是大学士明珠。同样的道理,把自己的家庭定性为“中等人家”的,只会是贾母,而绝不会是宰相的家人、大学士的长子。
从前写过一篇《乾隆看红楼梦说“此明珠家事也”,作者是纳兰容若吗?》,讨论过《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也已经阐明了我的观点:《红楼梦》的作者未必是曹雪芹,但肯定不会是纳兰容若。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又一次闲读《红楼梦》,其中贾母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或者是纳兰并非作者的又一个旁证。
《红楼梦》是小说,不是自传,但是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贾宝玉的一部分思想与经历,与作者有重合;书中的很多女孩子,是作者生命中重要的过客;至于贾母、王夫人,更是作者慈爱的长辈。这些结论,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当时并不被朝廷注目,那么,他在写作时可以大胆一点。但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纳兰容若这样的名人,父亲是大学士,母亲是亲王的女儿,自己又少年得志,深受皇帝赏识。那么他在写作时一定会格外谨慎,因为一定会有人把作品和他本人的看法想法联系起来。别忘了,那是康熙朝,康乾盛世可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盛的时代之一!下笔稍有不谨,就会招来杀人之祸。这一点,纳兰容若恐怕比谁都清楚。
先分析了这个背景,再来看贾母说了一句什么闲话。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时,贾母说了这样一句话:“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这句话当然没有毛病。贾府是国公之后,现任官职,跟王狗儿花自芳张华这些人家比起来,是煊赫荣耀;但跟北静王、忠顺王这些人家比起来,只能算个“中等人家”。这一句话里,贾母的见多识广、不卑不亢,都可以体现出来。
但是,如果这话是纳兰若容的家人说的,又是怎样的情形?纳兰容若的父亲是大学士明珠。而清朝的“大学士”,可不是博士、硕士、学士这样的学位,而是相当于更早时的宰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宰相的家庭是“中等人家”,那“上等”、“高等”人家或者作品中说的“大家”,岂不是只能指代皇家了?把皇家挂在口头上,还要评论有没有“这样的事”,活得不耐烦了?
当然,如果拿这一句话,就把纳兰容若定罪下狱,大概也不可能的。不过人说什么话,总会符合自己的身份思想背景。说慈禧“准是坐在金銮殿门口太阳地里,叫:‘太监,拿个杮饼’”的,一定只会是没见过皇帝太后的老农民;看到雪白馒头就想着糖分高、不符合健康标准的,绝不会是饥饿的阿富汗难民;看到当票就好奇“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的,只会是黛玉湘云这样的侯门千金,而绝不会是地下侍奉的老妈子们。
同样的道理,把自己的家庭定性为“中等人家”的,只会是贾母,而绝不会是宰相的家人、大学士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