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摩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与两位恩师相聚(我的三位恩师)

时间:2023-06-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6 栏目名: 生活百科

但感情归感情,费老对我的期待和严格要求始终如一。此展的15名作者中,当时45岁的我年龄最大,其他皆四十上下。展览赢得一片赞誉之声,但也有不同声音。费老两次来信,皆循循善诱,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因费老鼎力支持,基金会很快有了数十万元规模。与王教授联系时,他正在日本筑波大学讲学,答应回国后即赴河南四地讲学,同时举办小型书法巡展。会场先是一阵沉默,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作者: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教师节将至,又忆起“三老”。“三老”者,盖费新我、王学仲、沙曼翁三位先生是也。他们三位既是我的书法老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

我与三位恩师的门墙之义,一向少为人知。原因是我对三位老师,并未举行过正规的拜师仪式。我是在长期的工作接触中,从三老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从艺的道理,也得到了三位先生的认可。三老一开始皆称我为“同志”,经过多年深入了解后,最后才把我当成他们真正的学生。

1991年张海陪同费新我在新加坡举办展览时留影

三位先生虽已仙逝多年,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沉淀,我和三老这种至真至纯、无任何功利色彩的师徒关系,反而更显得弥足珍贵,令人难忘。

“二字之师”

1978年,我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拟编辑一本《现代书法选》,书名想请费新我先生题写。当时并不认识先生,只知道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他的书,就托出版社转交。信寄出后也不敢抱太大希望,但出人意料,不久我就收到费老的回信和题签,他甚至在信中说:“如不满意可重写。”

1981年张海陪同王学仲在洛阳龙门考察留影

书法大家如此谦逊和平易近人,使我十分感动,禁不住萌生邀请他来安阳讲学、办展的念头。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给费老又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费老欣然允诺,应邀成行。当时费老已76岁高龄,年纪整整长我一倍。在安阳的20天时间里,费老一边讲学,传授书法之道;一边创作,筹办来洹书展,每天夜以继日,忙得不可开交。我看他讲课之余又兼创作,实在过于劳累,就陪在他身边,帮他抻纸盖印,稍稍为他减些负担。然而,刚盖了两幅作品,费老看了便很不满意,一边做示范一边叮嘱说:“印章是作品重要部分,一要讲究位置,二要讲究质量。印章只有盖好了,才能和作品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费老又详细讲解了钤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看着我盖了几幅作品,这才放心了。

这些年来,我在创作中虽然并未达到费老那样一丝不苟的程度,但费老那种认真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却一直指导着我。

1982年河南篆刻研究班结业后张海为沙曼翁送行留影

1980年,我从安阳调河南书协工作后,每逢书法界重大活动,都请费老参加,费老也总是不辞辛劳,先后8次莅临河南。但感情归感情,费老对我的期待和严格要求始终如一。河南与日本书法界合作举办“王铎书法展”后,费老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王铎彩印本出后,河南人必群趋之,你吸收他之后,应再临南北朝以融化之,不要都是一辙也。”

这里体现了一个高瞻远瞩的老书家的敏感,是费老对我以及河南书法界的警示。在费老的提醒下,河南书家坚持百花齐放,不往一条道上挤,在后来几届全国书展中入选获奖都名列前茅。

费新我致张海信

1986年,河南中青年“墨海弄潮展”在京举办,随后又应邀到新疆及杭州、苏州多地巡展,国内一时反响热烈。此展的15名作者中,当时45岁的我年龄最大,其他皆四十上下。展览赢得一片赞誉之声,但也有不同声音。在苏州展出时,费老来信说:“出我意外,对为首二人有微词,略谓张在做活秀,王在做老辣。我就说不无有些道理,我又自言自语说:张病我亦有之,岂你受我影响。这我又不能不反映,送你‘质朴’二字,我自己亦惕勉,送王澄‘自然’二字,即减少些紧张而已。大家都是夙好,总不怪我代人求疵也。”

信发出后,恐我接受不了,遂再次写信:“上次微言,倒不是涉及你的风格与发挥,只是运笔稍微注意一下,就派了用场。照我说,你只要慢一些、到一些就可以了,王只要轻松自然一些也。附带讲述吴地流传一故事:王石谷初露锋芒时,一鉴赏家背地说,他还欠一些些。旁人问这人,何不提出造化他?其人说,一是恐他气盛不纳,二是一个‘毛’字也不值得提。后终到了石谷耳边,大喜,自知还欠苍茫之气,可解决了。至大感,提出一字之厚爱云。……或要说,假若‘毛’字无人提,或提了王不接纳,走势又将不如此了。”

费老两次来信,皆循循善诱,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即使时间过去数十年,我仍不忘以此温恭自省,时常给学生讲起费老于我的“质朴”之教,“二字之师”遂成一时佳话。

沙曼翁致张海信

1985年我倡议河南书协成立基金会,费老赞为创举,随即寄来500元和2件书法作品表示支持,当时500元相当于我近半年工资。因费老鼎力支持,基金会很快有了数十万元规模。费老对河南书协的工作大力支持,真诚帮助,对我个人亦像父辈一样关心备至。1992年,我在省委党校学习,已经卧床不起的费老,还一字一句写信给我,嘱咐生活学习诸方面注意事项。费老知道我爱收藏名砚,便将自己珍藏和使用的四方砚一一题了砚铭赠予我。最难忘在临终的病榻上,费老还用颤抖的手,写了几句话,让从郑州去看望他的人带给我。寥寥数言,纸短情长,体现了一个胸襟宽广的老人对晚辈学生的浓浓爱意。费老这封短笺,我一直作为最珍贵的藏品珍藏着。

在费老逝世五周年、十周年以及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时,我们分别在郑州、苏州、北京举办了费老遗作展和纪念活动,既是圆了费老的心愿,也是借此激励自己传承先辈遗志,永远不忘初心。

“教授该是什么样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南书法刚刚起步,我清醒地意识到,理论是河南书法界的短板,没有理论支撑,河南书法创作的天花板断难突破。于是谋划物色一位理论与创作兼擅的专家到河南讲学,最终选定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先生。

与王教授联系时,他正在日本筑波大学讲学,答应回国后即赴河南四地讲学,同时举办小型书法巡展。

得古法出新意(篆刻)沙曼翁

王教授讲学的第一站选在安阳。得知艺术馆离车站并不远,他来信表示“不必过于繁琐”,不让到车站接他。刚从日本讲学回国的教授,一般人想一定是拎着皮箱、西装革履,哪想到他恁不讲究,背着个土布包袱,没一点教授样子,被我的同事当成推销毛笔的了。事后和王教授说起此事,他淡然一笑说:“教授该是什么样子?除去职业带来的光环,不都是普通人嘛!”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陪伴王教授到了安阳、郑州、开封、洛阳四个城市,一路上紧锣密鼓,行程满满。其间偶有空暇,参观当地书法名胜,王教授总是一边听讲解员介绍,一边认真地记笔记,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还不厌其烦地向年轻的讲解员询问。初识王教授,对他这种“子入太庙,每事问”的风范十分敬佩,我想这就是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吧!王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是留给我的最大财富,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此后,每逢外出参观游览,我都学着王教授的样子,心官与耳目并用,边看边问边学边思考,走到哪学到哪,再不像以前那样走马观花了。结识王教授,是我平生第一次与名教授朝夕相处。他朴实无华、潜心学问的言谈举止,使我既感动又敬佩。

王教授1984年第二次到河南,是专门给河南中青年书法班学员讲《书谱》。白天授课,晚上批改作业,连轴转忙碌了半个月,一分报酬都没要。临行前,王教授还赋诗一首:“论字谈书恰两旬,贵能烂漫师天真。良田伯雍只生玉,名苑紫荆先得春。才媛朱丝称管氏,多君楮墨越王珣。时从双谱独思悟,坐偃卧濛为出新。”

落款是:“郑州题赠诸学员。甲子五月王学仲。”

诗中表露出,作为一个教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高洁襟怀和喜悦心情。

王学仲诗赠张海

王教授胸怀坦荡,直率真诚。“墨海弄潮展”在京开幕,我们请他致祝辞。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话锋一转指出:“这些作品也还有某些生硬支离之作……”

会场先是一阵沉默,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河南书家了解王教授,知道他或批评或鼓励,皆是发自内心对河南书法的关切,而绝无丝毫的个人恩怨夹杂其间。“墨海弄潮展”结束后,王教授仍不忘来信叮嘱:“河南的全面性书法进展能有今日之成绩,我衷心高兴,对有些突出来的中青年也要予(预)告,避免骄傲自负。特别是书法家的文化积累、素养提升,应赶快提到日程上。必须鲜明强调,书法家要知识化,特别是要学习传统文化,唯此才能更上层楼。”

接到来信,我在仔细揣摩王教授的告诫之后,曾著文《让我们沉下去》,既是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其他书家的期待和提醒,自此河南书界掀起一股学习、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王教授对批评的声音十分宽容。一次,河南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对王教授书法提出一些批评意见。我私下想,王教授一定不高兴,遂去信解释。未料王教授回信说:“所提情况,切中我病,甚为感谢。既得你肝胆相知,助我良多,眼见河南书法之蓬兴,甚觉喜慰,我亦引河南为我之后方,诸不见外,如能见河南刊物上收有批评我的东西,这不应该看作不好之事。批评可以促进书艺之发展。人之见解不齐,不提并不见得人家无意见,更不应声明辩白。当代青年人血气方刚,批评或有过火处,亦无不宜。”

包容不同意见,解剖反省自己,如此对待批评之态度,少有人能做到。有感于此,2011年,我写了一篇《坚持健康的书法批评,为书法事业繁荣鼓与呼》的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就书法界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提出批评与反思,也算是对王教授宽容精神的弘扬吧!

王教授在河南讲学结束后,又与日本筑波大学签约讲学两年。他不懂日文,虽然授课有翻译,但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还是不少。他曾给我来信述说当时的心情:“人生萍迹难定,今年炎暑季节我们正在河南各地讲学游览,如今已身在异国为异客。较之河南之行,殊为寂寥之感也。”

然而,他并没有把一时的困难放在心上,更没有选择退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抱着为祖国争光,不为个人谋利之目的,心之所系在于弘扬祖国固有之文化。”

这种时代的责任感,这种担当意识,并非谁都能有,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随着与王教授逐步深入的交往,我渐渐明白了王教授之所以在国内国际享有盛誉的原因。

费老去世6年后,1998年重阳节,王教授在病中曾赋诗寄我:“揅甲小屯积十春,王城伴我看花人。对拈秃笔锦堂字,歘见王郎洛帖神。搜尽端坑石作砚,遍临碑版海无滨。费公仙去黾翁老,坠简流沙结古邻。”

从那以后,王教授给我写信,对我的称呼就由“同志”改为“及门”,看来老师已经认可我这个未行拜师之礼的弟子了。

“除妖将军”

我的三位老师中,沙曼翁先生是最有个性的。沙老为人敢爱敢恨,疾恶如仇。做学问搞创作,强调崇尚经典,学习经典,从经典入手,对以怪惊众、歪门邪道者一概嗤之以鼻。

1982年,河南举办篆刻学习班,66岁的沙老应邀来豫讲学。在一个月时间里,不辞辛苦,言传身教,手把手带出了河南篆刻界一代新人。如今这批学员中,有的成了西泠印社副社长,有的成为篆刻界的中坚力量。篆刻不是我的专业,当时我只是一个组织者,但在朝夕相处和频繁来往中,从先生那里得到的教益也十分丰富。更为可贵的是,从那以后,沙老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每每在关键时刻给我敲响警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中期,他来信写道:“书法第四期载有你的李白诗,极佳!可贺可贺。最近我想书赠作品留念,未知您喜欢立轴或对联,空时来函告知,说明要什么书体。”

随后除寄赠我一副对联外,又随寄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四个字:“意到便成”。我心里明白,沙老这四个字是饱含深意的。李白诗那幅作品是小字作品,虽然整体上还可以,但仔细琢磨,却有点严谨有余,空灵不足。因此,沙老提醒我,用笔应当尽量简洁洗练,“意到便成”。此事不久,看到我当时负责编辑的《书论》,发了几位书法篆刻家的作品。他对其中两位名气不小的书家作品很不以为然,写信给我,不客气地说:“李××篆书未敢赏目,狂怪至不可思议的程度。”

谢三老书(诗/书)张海

又批评另一位“李××篆书有错别字”。还直言不讳地告诫我:“今后编印这一类的册子请予注重。目前学书道者,每患趋邪道而舍正路,以奇为怪,以怪惊众,甚可担忧。”

短短数语,足见沙老对书法传统的热爱和守护,以及对“以怪惊众”不良倾向的深恶痛绝。

事后,沙老又刻了两方印寄给我,一方内容是“除妖将军”章,另一方内容为“得古法出新意”。我得印后感慨良多,沙老用心可谓良苦:一方“除妖将军”,尽显沙老疾恶如仇的鲜明个性;而那方“得古法出新意”,则为我辈指明了突围前行的方向和路径。我把这句话当作自己书法创作道路上的座右铭,许多年来,沙老的告诫时时在耳畔鸣响。

仿佛心有灵犀,仿佛真有心灵感应,在和沙老相识相知的日子里,每到创作的关键转折点,每遇创作瓶颈和思想迷茫,沙老总会及时地寄来一两方印章,印文无疑是经过认真斟酌的,如“清味少人知”“笔势压江涛”……每一枚印章的印文内容,都像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开出的不二处方,那么有针对性,那么切中要害,那么手到病除!真的是使我终身受益。

我的三位老师,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生前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指导我,关心我,帮助我,使我在书法人生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慎终追远,每逢教师节,三位先生的种种往事总在我眼前闪烁,使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为此我曾写了一首诗:“费王沙老是吾师,随侍未曾多质疑。择善而从原在我,但听月旦只心仪。”

如今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在高校兼职,担当薪火相传之重任。2017年,我以恩师费新我的名字,个人出资在郑州大学书法学院设“新我奖”,意在以此激励青年学子发扬“岁月如流,不断新我”的创新精神,把三位先生敬业育人的优良作风一代一代传下去,真诚希望新一辈拥有独到的悟性和见地,长空振翮,让中国书法事业代有传人,在新的时代有新的作为!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5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 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你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完美关系》的播出时间:2020年2月18日,首播平台: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若是VIP会员24点更新,非会员次日24点观看,2018年7月拍摄,由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制作,制作周期12个月,该剧由安建导演,主演:黄轩,佟丽娅,陈数。

  • 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呢)

    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 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减肥瘦身(晨跑和夜跑哪个减肥更快)

    但是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还是要有所限制。

  • 施瓦辛格成功绝非偶然(从穷小子到国际巨星)

    在加入美国国籍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比赛,而在本场比赛上,施瓦辛格凭借着接近完美的男性身材而获得了比赛冠军,也因此得到了健美先生的称号。施瓦辛格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总统。施瓦辛格弃影从政,成功当选州长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和影坛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他闻名世界,他所积攒下的财富也使得他跻身亿万富翁。另外施瓦辛格还提出了使用清洁能源等政策,为此他还放弃

  • 汉服简介(汉服的介绍)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山楂的保存方法(山楂的保存方法简述)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山楂的保存方法对于已经切开的山楂,想要保存可以放进盐水中,也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水分尽快蒸发掉。完整的山楂保存可以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冷藏。在容器底部放一层细沙将山楂装入,再放一层细沙密封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入保鲜膜中,把里面空气放干净,密封袋口保存。

  • 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撇脚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比如马要向前跳!那马前面也就是马头上如果有棋子就是挡马脚!无论马往哪边跳!马前面有一颗棋子挡着,比如想向前跳,紧挨着马的正前方有一颗棋子,都叫撇脚马,同理,你想向左跳,紧挨着马的左方有一颗棋子也叫撇脚马。

  • 赘婿楼舒婉为什么要杀死家人 赘婿楼舒婉报仇了吗

    在对方强占檀儿时,被宁毅给撞见了,一向有仇必报的他,自然要将楼家给灭掉。之前宣威营的小头目绑走了苏檀儿,最终卖给了楼书恒。之后楼舒婉制作了防水衣送给了刘西瓜,刘西瓜又给了宁毅。之后宁毅发现了防水衣的秘密,急冲冲的跑到了楼家的布店,刚好撞见楼书恒在欺负苏檀儿。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楼舒婉布下的局,就是为了弄死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之前遭遇的不公。

  • 自制瓷砖胶(瓷砖胶配方及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自制瓷砖胶先将冷水按比例加入到容器内,开启搅拌机再将胶粉徐徐撒入,高速搅拌10-15分钟即为胶水。批重钙、滑石粉,每1000公斤水加107胶粉13-14公斤、杀菌防腐剂3公斤,或加入甲醛2.5-3公斤,制成胶水。批硅酸盐灰白水泥:每1000公斤水直接加入107胶粉10-11公斤,制成胶水。

  • 研教学评一体化(备教学)

    只有经历这一大循环的教学,才能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使教与学和质量评价更有意义。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下的教学新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