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摩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同事之间看到你的微信不回(屏蔽同事已读不回)

时间:2023-06-1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最后,小新的领导、资深媒体人卢老师坦言,他对下属们的私人生活并不感兴趣,但假使这种屏蔽造成工作上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责任还是应该由个人承担。首先,不分场合地发送语音消息会让人感到困扰。对于下属们的“怨声载道”,领导分成两派。因为其他人乱推名片,他被早前互相删除的前公司同事加上了微信,场面一度尴尬。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

作者 刘越

嘿,你发朋友圈会屏蔽同事吗?

微信的社交生态一直是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被同事屏蔽朋友圈的心情”更曾引起热议。有人认为保留私人空间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屏蔽同事不太礼貌,更多的人则把该行为引申到“职场微信礼仪”范畴中。

制图:刘越

“职场微信礼仪”,即在职场中使用微信沟通时,彼此应该遵守的准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新就该议题采访了一些职场人士,听听他们的看法。

朋友圈屏蔽同事不礼貌?

“我们共事好几年,怎么你朋友圈变成了一条横线?”

朋友圈屏蔽同事是礼貌之举吗?(设计图) 制图:刘越

“我完全能够接受同事发朋友圈屏蔽我,因为我也会屏蔽他们。”——程序员麦瑞。

“同事就是工作关系,私人空间自行保留。”——艺人宣传来喜。

“同事就是一起工作的关系,并不等同于朋友,甚至我觉得私人微信号和工作微信号应该分开,这样就算是在朋友圈吐槽同事或者是上级也不会被看到。”——律师小杜。

经常被下属当面调侃的年级主任欧可可笑称,作为领导,他完全可以接受下属屏蔽自己:“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无可厚非。”

不过,在肯定“朋友圈屏蔽自由”的同时,部分受访者认为其中大有文章。其一,屏蔽这件事,不患寡而患不均。某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悠哥如是说:“如果TA屏蔽了所有同事,我不介意;如果单独屏蔽了我,我会想要了解原因,思考是不是沟通中产生了问题。”

其二,大部分人可以接受被单条屏蔽,而非完全失去浏览他人朋友圈的功能。编辑谢清雨坦言:“希望可以单条分组屏蔽,不要仅聊天模式或者直接屏蔽。否则我点进他朋友圈看到一条横线时,还是会觉得有隔阂。”

最后,小新的领导、资深媒体人卢老师坦言,他对下属们的私人生活并不感兴趣,但假使这种屏蔽造成工作上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责任还是应该由个人承担。

长语音沟通很烦人?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求你别再给我发长语音。”

长语音“轰炸”令人猝不及防。(设计图) 制图:刘越

在此次的采访中,“语音沟通”是被划入“职场微信礼仪”中的高频词。

“给别人发一堆语音不太妥当。不管别人忙不忙,也没有闲心去听那堆语音。”——资深媒体人卢老师。

“如果当时用的是电脑,对方给你发了一串语音,转的文字不一定准确,还要拿出手机来再听一下,而且信息无法回溯。”——“影视民工”橘橘。

首先,不分场合地发送语音消息会让人感到困扰。对于经常外出拍摄的记者小曹来说,在嘈杂的环境下收到一条长达60秒的语音,是对他听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连发多条长语音,听着费劲,转文字又浪费时间。”

其次,语音消息体现的信息不够直观,无形中提高了沟通成本。摄像师孟奎回忆,“本人有次跟同事就一件突发事件沟通时,他一连发来13条短则七八秒,长则一分钟左右的语音,好不容易听完,再一看,又来五六条……”

孟奎当场累觉不爱,“后面的信息要跟前面的信息印证,还得再重新听一遍。对于一些专业词汇,语音转文字容易出现错误。如此一来,沟通效率太低,时间成本太高。”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艺人统筹高远自称有“文字恐惧症”,“一大段文字发过来,密密麻麻的,我看着特别累,宁愿配合语音转文字一起看。”

拒绝24小时夺命连环call

“24小时的清静,是我一生难忘的美丽回忆。”

如果是你,你接不接?(设计图) 制图:刘越

如今职场的一部分岗位,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界限似乎无法严格切割。有人认为,微信作为社交工具,无形中让渡了使用者的私人空间,让不少人“压力山大”。

“要么早上起来特别早,要么就是晚上特别晚给你发信息,这种行为我真受不了。”——电影人邢老师。

“无事先沟通的突然电话,工作时间之外发工作相关的消息,特别是要求我立即做出行动的消息,会让我觉得手足无措。但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通知或者问询,还是可以接受的。”——工程师悠哥。

“下班后或周末夺命连环call,找不到人就打电话和语音,很没有礼貌和边界感,这个事情在领导身上经常发生。”——编辑谢清雨。

对于下属们的“怨声载道”,领导分成两派。作为一位英年早秃的资深语文老师兼年级主任,欧可可表示他要珍惜自己和下属们为数不多的发量,坚决做到少操心。“在工作已经明确布置下去的前提下,下班时间领导最好不要发微信给下属,我也不喜欢下属在午休、晚休的时候给我发微信。”

而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新闻行业来说,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大家都是人,领导加班也累。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我也不想在下班的时候去跟下属对接工作,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不以8小时为界。”卢老师说。

不过他认为,这种困惑并不仅仅是当下的时代特征,“现在科技发达,你感觉生活跟手机深度绑定,但实际上在很早以前就有类似情况发生。还记得马三立的相声《开会迷》吗?50年代没有手机,工厂领导要开会,照样会派通讯员去家里找你。”

学会好好交流 是职场之道

“你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收到’。”

如此沟通太“上火”了。(设计图) 制图:刘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只隔了一个办公室,他却不回你的微信消息;

明明大家用的都是每秒10M-12M的WIFI,你的同事却活得像个刚通2G网的冲浪菜鸟。

有一种“好好交流”,叫“请勿已读不回”。

“微信沟通到一半,前一秒还在,后一秒瞬间掉线的人,真是让人发自心底的赞(生)赏(气)。”——摄像师孟奎。

“我给他发信息不回,却看到他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不能忍。”——艺人统筹高远。

“我前公司的某中层领导,看到微信从来不回复,趾高气扬地找别人来通知我,让我去找他一趟。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闲得慌,想找人聊天而已。”——策划鸡腿。

“曾经和一个部门的平级同事对接工作,这人说完上句没下句,不及时反馈,怎么问都不回,让人非常生气。”编辑谢清雨说,“如果当下有要忙的事不能及时沟通,麻烦打声招呼,大家都会谅解,切忌玩消失、用意念回复消息。跟这样的人交流前期工作就得一两个小时。”

而比起“已读不回”,“钓鱼式沟通”也让人无语凝噎。职场对话不是开盲盒,信息互换需透明。有一种“好好交流”,叫开诚布公。

“加了好友后,不坦白身份信息,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无法让人放心合作。”——艺人宣传来喜。

“打招呼用‘在?’,然后不说具体啥事,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公关Ina。

公关从业者岳野分享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因为其他人乱推名片,他被早前互相删除的前公司同事加上了微信,场面一度尴尬。

“删他的原因是,这位同事喜欢发‘有些事想跟你沟通一下’,然后就没下文了。”岳野认为,一次性把需求说完整是一个成熟职场人必要的能力,“非要等别人回复他之后,他才会提出具体要求,这人是个弹簧吗,你弱它就强?”

你有正确的职场边界感吗?

“你犯错我受折磨,谁给你的自由过了火。”

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是对他人的尊重。(设计图) 制图:刘越

有人曾调侃:“如果一个地方同事含量超过了60%,那么不管这个地方原来是干什么的,它现在就是职场了。”而在职场中,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是对他人最高级的尊重。

“不打招呼就加他人微信不太妥当,微信作为一个比较个人化的社交平台,添加对方的时候还是提前询问一下意见再加比较好。”——记者小曹。

“布置任务的时候单刀直入,用命令口吻会让人觉得很没礼貌,尤其是一些平级间的沟通。”——编辑谢清雨。

“发暧昧的视频、图片、表情包比较没有边界感。有一次我和异性下属沟通时,不小心发了一个‘抱抱’的表情包过去,超过3分钟就撤不回了,尴尬了一段时间。”——年级主任欧可可。

而对艺人统筹高远来说,朋友圈总是成为职场微信社交准则的“法外之地”。

“有些同事喜欢在朋友圈的评论里口出狂言,不看场合地逗机灵。”在高远看来,领导、同事都能看到的情况下,朋友圈更像是一个半公开平台,过度的调侃并不合适。

此外,他极度抵触截图这种行为。高远认为,转述对话内容和截图传播聊天记录是两个概念,如果内容是在吐槽领导,后果会更加严重。“可能你只是调侃性地说‘领导今天真是把我给整疯了’,当下并没有恶意,截图传到领导手上,性质可能就变了。”

“还有人会把截图发朋友圈,他虽然给你打上马赛克,但是熟悉你的同事和领导都知道这个微信头像是谁。”

作为领导本人,卢老师也并不赞同此类行为:“如果是普通的工作部署,想图个省事的话未尝不可。但如果其中包含比较情绪化或者个人化的内容,有可能给被截图的同事带来困扰的话,就不应该去截图。”

都是截图惹的祸。(设计图) 制图:刘越

不难发现,在所有受访者提出的职场微信社交准则小tips中,从保留彼此的私人空间,到在交流中维持礼貌,皆离不开尊重、专业、互相体谅这三个关键词。

英国法律史学者梅因曾在其名著《古代法》中谈道:“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诚然,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微信自在随心的社交属性在职场这个限定范畴之下,需要有所收敛。

不学礼,无以立。人是群居性的动物,职场微信社交依旧是“社交”的分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做到律己、敬人,或许是保持高质量职场微信社交的不二法门。(完)

    推荐阅读
  • 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你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完美关系》的播出时间:2020年2月18日,首播平台: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若是VIP会员24点更新,非会员次日24点观看,2018年7月拍摄,由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制作,制作周期12个月,该剧由安建导演,主演:黄轩,佟丽娅,陈数。

  • 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呢)

    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 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减肥瘦身(晨跑和夜跑哪个减肥更快)

    但是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还是要有所限制。

  • 施瓦辛格成功绝非偶然(从穷小子到国际巨星)

    在加入美国国籍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比赛,而在本场比赛上,施瓦辛格凭借着接近完美的男性身材而获得了比赛冠军,也因此得到了健美先生的称号。施瓦辛格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总统。施瓦辛格弃影从政,成功当选州长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和影坛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他闻名世界,他所积攒下的财富也使得他跻身亿万富翁。另外施瓦辛格还提出了使用清洁能源等政策,为此他还放弃

  • 汉服简介(汉服的介绍)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山楂的保存方法(山楂的保存方法简述)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山楂的保存方法对于已经切开的山楂,想要保存可以放进盐水中,也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水分尽快蒸发掉。完整的山楂保存可以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冷藏。在容器底部放一层细沙将山楂装入,再放一层细沙密封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入保鲜膜中,把里面空气放干净,密封袋口保存。

  • 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撇脚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比如马要向前跳!那马前面也就是马头上如果有棋子就是挡马脚!无论马往哪边跳!马前面有一颗棋子挡着,比如想向前跳,紧挨着马的正前方有一颗棋子,都叫撇脚马,同理,你想向左跳,紧挨着马的左方有一颗棋子也叫撇脚马。

  • 赘婿楼舒婉为什么要杀死家人 赘婿楼舒婉报仇了吗

    在对方强占檀儿时,被宁毅给撞见了,一向有仇必报的他,自然要将楼家给灭掉。之前宣威营的小头目绑走了苏檀儿,最终卖给了楼书恒。之后楼舒婉制作了防水衣送给了刘西瓜,刘西瓜又给了宁毅。之后宁毅发现了防水衣的秘密,急冲冲的跑到了楼家的布店,刚好撞见楼书恒在欺负苏檀儿。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楼舒婉布下的局,就是为了弄死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之前遭遇的不公。

  • 自制瓷砖胶(瓷砖胶配方及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自制瓷砖胶先将冷水按比例加入到容器内,开启搅拌机再将胶粉徐徐撒入,高速搅拌10-15分钟即为胶水。批重钙、滑石粉,每1000公斤水加107胶粉13-14公斤、杀菌防腐剂3公斤,或加入甲醛2.5-3公斤,制成胶水。批硅酸盐灰白水泥:每1000公斤水直接加入107胶粉10-11公斤,制成胶水。

  • 研教学评一体化(备教学)

    只有经历这一大循环的教学,才能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使教与学和质量评价更有意义。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下的教学新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