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航航出生了,新生命的到来本该让一家人高兴,可航航出生的同时,妈妈却因为难产大出血意外去世,全家陷入悲痛之中。航航到两岁时迟迟不会说话,身体也是软软的,在医院检查后航航被诊断为脑瘫。航航的智力、运动都有缺陷,为了让她早日好转,每天除了治疗外爷爷自己还要再给她按摩到半夜。
病房里,航航看着爷爷拿过来的一张泛黄的照片脸上瞬间有了笑意:“妈妈,妈妈……”听着航航的喊叫,一旁的爷爷却湿了眼眶。“或许是血脉上的天性,孙女只要看到她妈妈的照片状态就会好很多。可是她已经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如果她妈妈知道孩子现在重病难医,在天之灵都不能安息吧。”说起孙女现在的遭遇,七旬爷爷的眼里满是泪水。图为爷爷在照顾航航。
2013年6月航航出生了,新生命的到来本该让一家人高兴,可航航出生的同时,妈妈却因为难产大出血意外去世,全家陷入悲痛之中。而让全家想不到的是,航航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航航也因为出生时缺氧,第一时间被送进了保温箱,妈妈临终前都没能看一眼女儿,最后拼尽所有的力气只留下一句“照顾好孩子”,从此这个家就变了天。图为航航。
航航在保温箱住了19天才回了家,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完成妻子临终前的嘱托,航航的爸爸选择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则接过了照顾孙女的重担。
爷爷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着航航,他们没别的期望,就是能看着孙女一天天健康长大。可这样简单的愿望却也被一张诊断书彻底打破。航航到两岁时迟迟不会说话,身体也是软软的,在医院检查后航航被诊断为脑瘫。图为爷爷抱着航航去做治疗。
“怎么就这么可怜,她妈妈已经不在了,现在孙女又患上这么重的病。”听到消息,医院如五雷轰顶,难以接受。爷爷强忍内心的绝望,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带着孙女做治疗。
几年间,爷爷把能尝试的方法都尝试了。航航在北京做了脑部手术,花了十几万却没有一丝好转。爷爷又带着孙女到多家医院做理疗、吃中药,甚至农村的“土方法”他都给孙女尝试过,可用了几年时间,家里倾家荡产也没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图为航航在做康复训练。
航航随着长大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始终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吃饭全靠喂,上厕所全靠尿不湿,全身最灵活的就是头部能勉强转动。爷爷心急如焚,但依旧不放弃,他四处打听办法,久而久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劝爷爷放弃,可爷爷却说:“这是儿媳一命抵一命换来的孩子,我就是拼了命也得救她。”
就在爷爷走投无路之际,2019年9月他打听到昭通有家医院能为航航这样的孩子做康复治疗,费用上还会有些补贴,爷爷认为这是老天给孩子的最后机会,他马不停蹄地带着孙女赶到医院,开始治疗。图为航航。
爷爷已经72岁,照顾起9岁一点没有自理能力的航航越来越力不从心。对爷爷来说,最艰难的是治疗室到病房的两层楼梯,短短二十几层台阶对于祖孙俩来说却比登天还难。爷爷每天推着航航的小车是航航小时候邻居送给她的婴儿车,航航现在坐在里面挤出一大块不说,小车也咯吱咯吱响,像要散架一般。爷爷每次上楼梯,都要把航航和小车紧紧地绑在一起,再连人带车抬上去,这对70多岁的老人来说是个挑战。
不仅如此,琐碎的照顾也压垮了爷爷的腰。航航吃饭需要爷爷做好捣碎再一点点喂到嘴里,航航咀嚼也受病情影响,一口饭刚喂进嘴里爷爷就要用勺子赶紧接着等她吐出大半口,这样重复无数次航航才能吃饱,爷爷也才能吃饭。航航的智力、运动都有缺陷,为了让她早日好转,每天除了治疗外爷爷自己还要再给她按摩到半夜。图为爷爷和航航。
等爷爷躺在床上全身酸痛,夜里病房常常传来爷爷的叹息声,他不是叹息身体的痛苦,而更多的是在担心自己倒下后孙女却还不能好起来。
航航已经治疗3年,经过治疗,身体灵活了许多,智力也有了一些好转,以前痴傻的脸上如今看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有了表情,这让爷爷倍感欣慰。爷爷奶奶这些年对自己十分苛刻,甚至因为不舍得吃东西,老两口做这些无怨无悔,他们只希望最后能看着航航好起来,哪怕是喊一声“爷爷,奶奶。”图为航航。
进入下面的小程序,可以帮助孩子
自2022年2月以后您在今日头条看见都是集体项目,同类孩子共同一个捐款项目,款项会根据该篇稿件数据拨给相应孩子。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头条公益##摄影头条##图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