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他当太子20年,由于朱棣长年在外打仗,国家基本是他在运作,虽是太子之名,却行皇帝之事。此时,朱高炽低下头,身子在颤抖,全然在恐惧之中。朱棣对他的这副模样有点满意,又有点不屑和怀疑。后来,老二的监国能力一经展现,让朱棣大失所望。朱棣对于传位之事犹豫不决,还有一个原因是太子身体不好。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
《大明风华》是由朱亚文,汤唯,梁冠华,王学圻主演的历史古装剧,主要讲述了明朝初年,国家开创盛世,孙若微历经五帝六朝的故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提起朱高炽,我们先想到的是长得胖,体弱多病,性格又软。好像这样一个人确实不适合当皇上?但事实上,他当太子20年,由于朱棣长年在外打仗,国家基本是他在运作,虽是太子之名,却行皇帝之事。后来他虽只在位一年,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做了一系列改革,这才有了后面的仁宣之治。他也被称为仁宗!而历史上能称为仁宗皇帝的,没有差的!
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被立为燕王世子,为人儒雅、仁爱,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却不为朱棣所喜,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隔辈亲吧。
在这部大明风华里,朱棣和他三个儿子斗智斗勇,加上朱亚文饰演的太孙,简直不要太精彩,这家人对话,像郭德纲说相声一样,杀机中又处处流露出温馨,不单单是皇室操戈,又如普通人家父子同心。朱棣的帝王之术,老大的韬光养晦,老二的野心勃勃,老三的笑里藏刀。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让人看起来大呼过瘾。
今天呢,我们主要来说下老大朱高炽,他是由扮演狄仁杰的梁冠华饰演的,看到他就有莫明的喜感。我真怕他对着朱棣来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历史上朱高炽不喜欢运动,喜欢读书。他的身体长得越来越胖,走路都带喘。这让能征善战的朱棣很不喜欢他,身体这么差,这国家怎么能放心交给你呀。这部剧里,梁老师的将军肚,加上走路时的小碎步,把一个胖子演绎的惟妙惟肖,额,他本来就是个胖子……
胖子和他爹朱棣的斗智斗勇当朱棣打完仗归来时,遇到了刺杀。这把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吓了个半死,本来这老爷子就生性多疑,看自己也不顺眼,不管是不是自己做的,这件事都足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朱棣几句意有所指的话一问,朱高炽一哆嗦,结结巴巴的说这个这个~
一会又说那个那个~
活脱脱的像被老师问问题,却什么也回答不出的学生。啥也不是,啥也不会。
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其实,此时回答什么都不好,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唯独不发声为最妙,因为朱棣自己已经有了打算。你看那老二要表现,要兵马全城搜捕,这建议在朱棣看来是愚蠢的,但他没阻止,任他去折腾,暗地里又给皇孙金牌去秘密查案!
朱棣要查朱高炽的作业,这当爹的把儿子批过的奏折全部拿走重看,并让儿子不要随便出去玩耍,以便于召唤。这把朱高炽气的呀,对着手下大哭,我都累成这样了,老爷子还是不相信我呀。不干了,这太子我不干了,回顺天。
他真的不想当太子了吗?当然不是,这也是做给朱棣看的。他故意提交辞呈,被朱棣严厉训斥,你说让就让?你以为你是皇上呀?此时,朱高炽低下头,身子在颤抖,全然在恐惧之中。朱棣对他的这副模样有点满意,又有点不屑和怀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好装……
监国不是谁都能干好的,这么多年,朱棣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放心地出去征伐,那是因为家里的一切,大儿子都能做得很好,政令通达,国泰民安,太子是个仁义之主。但这性格真不像自己,还是二儿子像,他很喜欢二儿子,所以他也纠结。
他问手下人,谁适合接皇位?答案都是太子。这让他不满意,撇撇嘴,你们都是太子的属官。言下之意,你们这是偏袒,这答案做不得准。
朱棣这问话其实饱含深意,一个皇帝在有太子的情况下,还问谁接皇位?明摆着的事还问,这不是扯淡吗?其实,他就是想要不一样的答案,他想要有人回答是老二,或者是老三也行!但百官的回答都是太子,这让他有种无力感,太子已经深入人心!
朱棣让朱高炽不要监国了,让老二来监。表面上心疼太子身体,实际上何尝不是给老二机会呢?
那朱高炽是怎么表现的呢?他不但没有抱怨,反而感谢,这让朱棣心里有些软化,其实老大还是不错的。
但朱棣还是要试试朱高炽,让他拿剑杀了老二!朱高炽眼中含泪,不舍得下手。顺便用一幅画叉开了话题。这是一幅老虎图,上面题了一手诗,
虎为百兽尊,
谁敢触其怒。
唯有亲子情,
一步一回头。
这诗让朱棣百感交集,朱高炽一拳打在了他内心的柔软处,自己是皇帝!但自己也是一个父亲……
对老二监国,太子朱高炽也是大力支持,老二需要的,他有问必答。
在家里呢,他安心的养养猫,养养狗,一副与世无争,什么都放下来的姿态。
这手段不可谓不高明,胸有城府,谈笑风生。
后来,老二的监国能力一经展现,让朱棣大失所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平常只看到二儿子打仗比大儿子好,却忽略了大儿子的治理国家能力。这也没办法,当父母的,对喜欢的孩子多少有点偏心。
老二的表现在朱高炽的预料之中,所以他才会那么淡定。
朱棣对于传位之事犹豫不决,还有一个原因是太子身体不好。老二英勇善战!他担心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再重新来一遍!他能夺侄子的帝位,他二儿子那么像自己,未尝不会在将来夺孙子朱瞻基的帝位。那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实上他多虑了,他的孙子不是朱允文,他的儿子也不是他。
爷四个
怂货硬刚了朱高炽为了儿子朱瞻基硬刚了他老爸朱棣!朱棣用太孙朱瞻基的脑袋做抵押,要见建文帝。而这可把朱高炽吓坏了,他深知他爹是什么人,万一控制不住,一刀杀了建文帝,那么他儿子朱瞻基也就一命呜乎了。
低调了这么多年的他,这次为了儿子,什么也不顾了!护犊之情让他的王霸之气爆发了出来!
他淡淡地对朱棣说:爹,什么事都可以让你任性,但这件事不行!如果你非要如此,那我可要造你的反了!
这话一出,把太孙朱瞻基吓得跪在地上发抖,这朱瞻基心想,今天怂爹吃了豹子胆了?对爷爷都敢这么怼了,平常唯唯诺诺的那个父亲不见了。
这一刻,他在儿子朱瞻基的眼中是光芒万盛的。
而朱棣闻听此言,呆滞了半晌,有点黯然神伤,我们父子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此时,朱棣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惊讶,有惊吓,更有欣慰!谁说老大是怂货的?这王霸之气如此之强,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他吧!不亏是我的儿子,好,很好!朱棣转身走了,脸上看不出高兴还是哀伤~
老大朱高炽看着朱棣的背影,对身边的儿子说:“你爷爷朱棣在猪圈里待的太久了,出不来了,但我想做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当初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朱棣就是靠装疯躲过了一劫,为了让人相信他是真的疯了竟然跑到猪圈里和猪同吃同住,其中的屈辱可想而知,让朱棣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后来朱棣夺取江山之后采用铁血手段对反抗之人进行镇压,就是为了找回当初失去的尊严。
曾经猪圈中的屈辱生活让朱棣的心理一度扭曲,到了现在虽然收敛了许多但依旧杀性深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了。虽然朱高炽敲打了自己的爹,但还是有点担心。
所有人都觉得老大朱高炽怂,连他儿子都觉得他怂,他对此淡然一笑,年龄大了,坚硬的牙齿都掉了,舌头却还在,怂点活得久。
老大的怂是韬光隐晦,是扮猪吃老虎。老二老三再怎么折腾,也都斗不过老大,20年监国,从地方到中央,从下到上大小官员皆在他的掌握之内,实力如此之强,却还是一副怂模样,让人对他的警惕放松了不少,而朱棣就算看穿了儿子,也无可奈何,更何况,儿子有这个能耐,也挺好。另外,老大当了皇帝,最起码不会杀兄弟,这也是朱棣看重的,他要一家人好好的。
好吧,老大玩怂有一手,但真实能力更强!可谓菩萨心肠,雷霆手段。
1,朱棣死去后,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秘不发丧,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
2,此吋稳住局势是朱高炽的首要任务。首先,立即召见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荣、杨士奇等心腹讨论布防事宜,同时又与礼部尚书吕震“议丧礼”。
3,由于朱棣北征,带走了大部分精锐部队,而驻扎在京师的兵士多老弱。为了保卫京师安全,朱高炽又立即遣书谕随征的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命其率领原随驾精壮马队三千里驰回京,以防万一!
同时,再命附马都尉沐昕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命太监王贵通率下番官军赴南京,镇守宫中诸事。
最后,召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同议合行典礼”。直到皇太孙朱瞻基迎接到明成祖朱棣遗体,方公开发丧。
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后来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一系列动作,足以证明他有手段,有能力。更可贵的他心怀天下,有仁爱之心。这是一个完美的守天下之主,这方面他比他爹更强。可惜的是他的身体太差,他父亲死了不到十个月,他也死了……
他怂,但他是个好儿子,是个好丈夫,更是个好父亲。这样的皇帝,太少了!
好啦,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说,《大明风华》这部剧前面几十集还是很好看的,作为历史剧,有些地方可能不太严谨,但大家不是历史学家,不用太过在意。看了能哈哈一笑,或者能感受到一点家的温馨,那么这部剧你就没有白看。
另外,永乐大帝朱棣下线的时候,真的能把人看哭!英雄迟暮呀,光阴如快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恨不给他五百年!大明威武!!!
永乐大帝
我是文章三秋叶,一本正经的和你们胡说八道。喜欢我的关注我哦,谢谢。(图片来自电视剧大明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