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摩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春节风俗与由来(民俗春节传说)

时间:2023-05-2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5 栏目名: 生活百科

当金鸡报晓后,按照规定,夜里各地游荡的鬼魂都得回桃都山,由神荼、郁垒监视着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不受恶鬼侵犯,古人就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在大门上称桃符。明代人把桃符正式称为春联。大部分村人年节购买红纸金字春联,只有少数官吏士子,文人墨客仍以书写为荣。每逢新春到来之际,随同贴春联,家家户户在照壁上、门上、水缸、米柜、仓房等处贴上大大小小各种字样的福字。历来,百姓们认为平安就是“福”。

贴春联:

春联又名对联,贴在门两边,也称门对、对子、楹联。过年贴对联和贴门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事情。《古籍》记载:除日,贴春联,换门神。

春联的产生和门神有点瓜葛,说对联应先从门神说起:

门神起源相当古老。传说在东海之外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树上立一金鸟。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它就伸长脖子打鸣。随之天下之鸡,群起叫之。这就是俗语中“金鸡报晓”。

桃都山上还住着神荼、郁垒二兄弟,他们管理着所有的天下鬼魂。当金鸡报晓后,按照规定,夜里各地游荡的鬼魂都得回桃都山,由神荼、郁垒监视着他们。如果有谁危害世人,神荼、郁垒二人就把他绑起来,扔到山里喂老虎。所以鬼魂最怕神荼、郁垒、金鸡、老虎。因为金鸡站在桃树上报晓,所以,人们一直

认为桃木可避邪。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不受恶鬼侵犯,古人就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在大门上称桃符。

后来形成年年更换,就是古诗中的“争把新桃换旧符”。以后由木制的改为纸的,写上一些吉祥语句,就形成了对联。讲究文学性、美学性的人,就越来越重视起对联的内容,而渐渐地忘记了这是驱鬼的工具。由于避邪的需要,原来是将神荼、郁垒的大名写于桃板上,悬挂门两旁以驱邪御凶,久而久之,人们发明了在大门上贴画神荼、郁垒二人像,这也是最早的门神。

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氏》载:西蜀后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不对仗),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主以其年正月十一日(投)降宋。宋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圣节名也。有人说:这就是中华第一对联。

到了宋代,元旦桃符已经普及了。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看来,宋朝的春联仍然是“祓除不祥”为目的,没有发展为喜

庆装饰。

到了明代,对联获得了独立地位,和门神、神符分工负责。门神挂于门或神龛两边,专管守卫保安。神符带在身上驱邪避灾。对联从门两边扩张开去,升堂入室,并用作交际了。明代人把桃符正式称为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除夕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并且,亲自微服出访,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查问原因,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没有人给代写。朱元璋一时高兴,略加思索,令户主取来纸墨笔砚,写下一联,上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下联:“一刀割断是非根”。不但切合阉猪人的身份,并且以猪示人,十分幽默。(清:陈步瞻《簪云楼杂说》载)

清代,对联更加时兴。清帝:康熙、雍正、乾隆都亲自撰写对联。据《日下尊闻录》记载:清宫内外,皇帝游幸的地方,几乎处处有对联。对联从此运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时间限制很快打破。

春联只能是对联的一个品种而已,然而春联仍占主流。《帝岁时纪胜》中说: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以后,则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庭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兰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总之,自唐以后,门神的队伍也渐渐壮大起来,由于《西游记》中唐太宗李世民游地狱而引发的冤魂捣乱事件,秦琼、敬德义不容辞地担任了活门神,一直到后世的纸像门神,完全取代了神荼、郁垒。明、清时期,大门侧门神像可不是一般人家可任意贴的。按国家规定只有官宦之家和考取举人功名的人家方可,否则衙门要抓去治罪。现今,各家均可贴门神,村人也认为有门神看家护院安全。

民国年间至解放后80年代,前段战乱纷扰,后段贫困难耐,对联除年关外大为失落。改革开放后,对联又大显身手:喜庆、婚丧、节假、胜地,无不以对联张扬时代。

近年,太平盛世,人们贴对联无所不至。大部分村人年节购买红纸金字春联,只有少数官吏士子,文人墨客仍以书写为荣。春联内容也比过去更加生动活泼,读之,使人心旷神怡,生机盎然。

贴“福”字:

贴福字,“迎春接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人们寄托对新的一年里有所增益的善良愿望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每逢新春到来之际,随同贴春联,家家户户在照壁上、门上、水缸、米柜、仓房等处贴上大大小小各种字样的福字。有的福字还附带有各种图案,或是寿星,或五谷丰登,或丰富多彩,把“福”字对托得更加金墨闪耀。有人将“福”字例贴,名曰:“福到了”。贴福字,大约源于宋朝前。据宋人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中说:“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又说:“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其中所说的“贴春牌”,也就是贴今天在红纸上写的“福”字。“福”字在古文里有多种解释,“佑”也,“祥”也等。但它总的涵义是“长命富贵”和“吉祥如意”。历来,百姓们认为平安就是“福”。《韩非子)中说:金寿富贵之谓“福”。意思是“富贵加长寿方为有福。”所以:历来对联中,“福”字“寿”字往往联系一起,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福”字的要求是人类生存共同愿望。

年画:

年画起源于门上贴神话传说中人物的习俗,当时主要用来驱邪。最初为简陋闹春图,后来逐渐发展为木刻水印,画面也逐步寓意深刻。如:表示五谷丰登的春牛、活泼向上的婴儿、年年有余的娃娃抱鱼、风调雨顺的花鸟风景等。民国时代主要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传奇故事年画为主。解放后,画面也得到了改进,在传统的画面基础上不但增加了摄影技术,而且有推陈出新倡导新风尚的时代特色,描绘着幸福生活与未来。画纸也由单纯纸质提高到履膜纸,画卷也由张贴转变为掛历等多种形式。

放爆竹:

爆竹也称鞭炮。传说它起源于“庭燎”。《诗经》“庭燎之光”中记载。当时“庭燎”的制作是用竹竿之类作成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炸声,人称爆竹,也叫爆竿,以此驱鬼除邪。晋朝,宋懔写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同鸡而起,先於庭前爆竹,避山臊恶鬼”。同时:燃竹也是图个吉利,作为暴发的象征,到了唐朝,道家练丹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合在一起能引起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发明使爆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北宋时,有人用纸包裹硫磺粉制成爆竹称:“爆仗”。南宋时又出现了连响“鞭炮”。《武林旧事》载:“内藏药线,一发连百余响,不绝。”这就是现在的百响鞭炮。北宋末年,火药开始用在了军事上,制成轰天雷,连珠炮等(水浒传)。另一方面制成了供娱乐用的爆仗、烟花。现在的爆竹,已发展为五花八门品种繁多。诸如:电光雷二响炮、千头鞭、万头鞭炮、七色连珠炮,还有能显变幻之状、流光溢彩的各种颜色的烟花炮。

近年,村人生活富

足了,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消费也多了。年三十晚上,放安神炮,村人争先恐后,惟恐迟放被他人抢走彩头福气,而且讲究越放的多越好。晚十二点开始燃放接神炮,整夜此起彼伏,络绎不绝,绚丽多彩,使除夕晚上成为不夜晚。

旺火传说:

农历小年过后,家家采回柏树枝,于除夕夜用大块的烟炭垒成塔形空心炭堆,名曰“旺火”,上面贴有“旺气冲天”之小条幅。在正月初一的清晨,并柏枝一块点燃,其意为香气冲天,日子越过越红火。又据传说,关帝原为天上火德真君,因凡间某村人作恶,玉帝震怒,命火德真君下凡烧毁该村,人畜不留。关帝不忍人间百姓生灵涂炭,偷偷下凡,暗示村人在正月初一点然旺火,以此蒙蔽玉帝。是日家家点燃旺火,火光冲天、直照南天门,因此村人避却劫难。后玉帝知情后,把关帝贬往凡间——运城解州,投胎后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关云长。此后,民间为纪念关帝爱民之举,华夏民族遂把旺火当成元旦庆典纪念关帝的活动。

守岁熬年:

人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所以每逢春节来临,海角天涯人都往家赶,为的就是合家团圆。上了年纪的人还常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也就是说,经过一年的劳碌,要去旧布新,清除一下长期的尘垢,描好自身卫生,过个干干净净的春节。年关一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吃,唠家常,是世界上最惬意,最幸福的时刻。

守岁熬年,指在除夕夜,換上新衣,彻夜不眠,到五更天亮后焚香迎接诸神。

传说“年”是一种怪兽,常在新旧交替的除夕之夜出现,而吃掉熟睡中的人,所以人彻夜不眠,用旺火、鞭炮驱赶怪兽。另传,除夕夜阔王爷要点名,勾去寿命将终之人,只要你不睡觉,小鬼无法可施,人也不会丢魂落魄。现在人们虽然无意熬年守岁,但每年的春节文艺晚会还是要坚持看,到凌晨的钟声敲响,燃放鞭炮庆贺新春佳节的来临,并迎请传说中的众神来家,庇佑来年合家平安,万事如意。

吃隔年饺子(亦称“年夜饭”):历来村人的习惯是吃隔年的饺子。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围坐一起包饺子。当晚吃一部分,给大年初一留一部分,留下的饺子正月初一早上吃,叫隔年扁食。包饺子时,包几枚硬币在内,谁吃到了硬币,谁就是今年最有福气之人,表达了人们期盼幸福圆满的美好心愿。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广泛流行的习俗。初一天刚亮,全家更换新衣,吃隔年饺子,家人叩拜祖先神主后依次给长辈拜年。也有人称寿毕,然后出门给亲友拜年,同龄者相互抱拳祝贺,小辈给长辈拜年磕头时,互相讲一些祝辞。之后,左邻右舍相互串门、致贺。至亲拜年送礼也是十分讲究的一个礼节,子女要给父母送烟酒、糕点、保健品之类,长辈要给孩子红包(压岁钱)。特别是定亲后的新姑爷,大年初二要给丈人家拜年,礼品须丰厚,样样成双。结婚后头一个年头,男女双方的至亲全要跑遍拜到,礼品较有分量。当然,至亲也会大方地掏礼钱压岁,免得今后难看。此后的年节,可酌情减免。

喝酒:

一般家庭合家团圆时、或朋友聚会时、或者喜庆时,均往来于酒桌之上喝酒。当然,也有心烦喝闷酒的,意图消灾避难。此不可取。

过去,襄陵人在“立春”时,有吃萝卜片习俗,名曰:咬春。今废。

鼓乐活动:春节期间,村人要搞鼓乐活动。旧社会,村中乐人义务吹打,村人会打鼓敲锣者,伴奏。至今:锣鼓仍然延续。除喜庆红火热闹外。以图一年中吉祥如意。

    推荐阅读
  • 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你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完美关系在那个台几点播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完美关系》的播出时间:2020年2月18日,首播平台:湖南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若是VIP会员24点更新,非会员次日24点观看,2018年7月拍摄,由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制作,制作周期12个月,该剧由安建导演,主演:黄轩,佟丽娅,陈数。

  • 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堂哥的儿子是我的外甥还是侄子呢)

    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 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减肥瘦身(晨跑和夜跑哪个减肥更快)

    但是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还是要有所限制。

  • 施瓦辛格成功绝非偶然(从穷小子到国际巨星)

    在加入美国国籍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比赛,而在本场比赛上,施瓦辛格凭借着接近完美的男性身材而获得了比赛冠军,也因此得到了健美先生的称号。施瓦辛格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总统。施瓦辛格弃影从政,成功当选州长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和影坛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他闻名世界,他所积攒下的财富也使得他跻身亿万富翁。另外施瓦辛格还提出了使用清洁能源等政策,为此他还放弃

  • 汉服简介(汉服的介绍)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 山楂的保存方法(山楂的保存方法简述)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山楂的保存方法对于已经切开的山楂,想要保存可以放进盐水中,也可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水分尽快蒸发掉。完整的山楂保存可以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冷藏。在容器底部放一层细沙将山楂装入,再放一层细沙密封保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入保鲜膜中,把里面空气放干净,密封袋口保存。

  • 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撇脚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象棋中的马怎么算撇脚比如马要向前跳!那马前面也就是马头上如果有棋子就是挡马脚!无论马往哪边跳!马前面有一颗棋子挡着,比如想向前跳,紧挨着马的正前方有一颗棋子,都叫撇脚马,同理,你想向左跳,紧挨着马的左方有一颗棋子也叫撇脚马。

  • 赘婿楼舒婉为什么要杀死家人 赘婿楼舒婉报仇了吗

    在对方强占檀儿时,被宁毅给撞见了,一向有仇必报的他,自然要将楼家给灭掉。之前宣威营的小头目绑走了苏檀儿,最终卖给了楼书恒。之后楼舒婉制作了防水衣送给了刘西瓜,刘西瓜又给了宁毅。之后宁毅发现了防水衣的秘密,急冲冲的跑到了楼家的布店,刚好撞见楼书恒在欺负苏檀儿。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楼舒婉布下的局,就是为了弄死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报复自己之前遭遇的不公。

  • 自制瓷砖胶(瓷砖胶配方及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自制瓷砖胶先将冷水按比例加入到容器内,开启搅拌机再将胶粉徐徐撒入,高速搅拌10-15分钟即为胶水。批重钙、滑石粉,每1000公斤水加107胶粉13-14公斤、杀菌防腐剂3公斤,或加入甲醛2.5-3公斤,制成胶水。批硅酸盐灰白水泥:每1000公斤水直接加入107胶粉10-11公斤,制成胶水。

  • 研教学评一体化(备教学)

    只有经历这一大循环的教学,才能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使教与学和质量评价更有意义。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下的教学新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