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蔓延开来了。五镇叛乱,使朝廷大为震惊。李勉认为失去一个朝廷元老,会给朝廷留下羞耻,秘密上表给皇帝,坚决要求留下真卿。李希烈请来他的同党,设盛会,唤来真卿,并指使戏子们借唱戏攻击和侮辱朝廷。于是宦官勒死了真卿,时年七十六岁。
大多数人练书法都从楷书学起,软笔书法基本都临摹唐代“楷书四大家”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的碑帖。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他写的字雄浑刚健,挺拔有力,表现了他的刚强性格,人们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是唐朝名臣,系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唐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kuò)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蔓延开来了。
公元782年,有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都元帅。五镇叛乱,使朝廷大为震惊。时任宰相卢杞建议唐德宗派遣颜真卿做使者:“真卿四方信服,如果到李希烈军中去传达朝廷旨意,可以不烦劳军队就能平定。”皇帝下诏认可。
朝中大臣们为此大惊失色。李勉认为失去一个朝廷元老,会给朝廷留下羞耻,秘密上表给皇帝,坚决要求留下真卿。真卿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很明显,劝他不要去,他回答说“:皇帝的命令能逃避吗?”见了李希烈后,宣读皇帝的诏书,李希烈的养子千余人拔出刀来争着上前杀真卿,众将领都谩骂他,想把他一口吞掉,真卿面不改色。希烈用身子护着他,命令众将退下,于是让真卿住进宾馆。
李希烈逼真卿写信给皇帝洗刷自己,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真卿的名义派真卿哥哥的儿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唐德宗没有答复。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一直没有其他的话。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真卿斥责元平说:“你受国家委任为官,不能报答国家,想我没有兵杀你,还来诱说我吗?” 李希烈请来他的同党,设盛会,唤来真卿,并指使戏子们借唱戏攻击和侮辱朝廷。真卿愤怒地说“: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起身拂衣离去。
李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叛贼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很早就听说太师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当皇帝,太师来了,选人当宰相谁能超过太师?”真卿斥责说:“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哥哥,安禄山反叛,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众叛贼面尽失色。
李希烈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讨伐叛藩李希烈的唐朝将领张伯仪兵败,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仪仗和头颅送给真卿看,真卿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袭杀掉希烈,尊真卿为统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就把真卿押送到蔡州。真卿估计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皇帝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
李希烈称帝,以汴州为大梁府治,其派使者向颜真卿问登帝位的仪式,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经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兴元年后,朝廷的军队又强大起来,叛贼料想形势会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真卿住所,在庭院里堆起干柴说:“不投降,就烧死你!”真卿起身跳入火中,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派宦官来杀真卿,宦官说:“有诏书!”真卿拜了两拜。宦官道:“应该赐你死。”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于是宦官勒死了真卿,时年七十六岁。